44.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贯彻 《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建立结构合理、完善配套,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从源头抓好质量工作,提高质量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有序、高效、健康发展。
45.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围绕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以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目标,从规范化、标准化和提高服务质量入手,深化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全省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 “吉林八景”品牌建设,确立50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培育特色服务品牌,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46.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以企业、园区为主体,发挥标准化在循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提高企业、园区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有效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九)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按照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开放有序、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标准化信息资源,建立完善专业技术标准信息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社会提供准确、便捷的标准化信息服务。
47.建立技术标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吉林省标准馆,加大标准资源采集、更新和电子化力度,完善服务场地和设施,建设集标准采集、加工、研究、服务及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技术标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馆藏标准文献50万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标准信息服务。
48.建立专业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围绕五大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WTO/TBT通报预警、商品条码、组织机构代码、节能减排、光电子产业等专业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人参产业、软件产业、汽车电子、食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产业或领域的专业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20个,为企业、社会提供准确、便捷的标准化信息服务。
(十)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
制定标准化人才培养规划,探索建立标准化从业人员资质制度,建立培训基地和标准化专家库,积极营造有利于标准化专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壮大标准化人才队伍。
49.实施标准化从业人员资质制度。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采用在职委托培训的培养方式,加大对现有标准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把各类各层次的标准化专业人员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懂标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实行持证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