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订单式培训。针对企业急需的专业工种、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对口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特色培训等。对用工不足的企业,开展校企对接,采取企业负责实践课培训、学校讲授理论课、学生毕业后直接在企业上岗,或者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边学习、边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链接。对新建的企业,实行建设与培训同步,行业与专业对口,确保满足新建企业用工需求。
3.在职职工培训。鼓励企业自行组织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采取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使在岗职工真正掌握岗位技能,实现稳定就业。
4.送技能、送培训上门。配合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和培训机构良好的培训设备、师资力量等,开展“送师资下乡、送设备下乡、送教材下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把职业技能、用工信息、劳动保障法规等知识送到农村。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的鹤壁市电子信息产业用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别由市劳动保障、教育、农业、科技、招商、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电子信息产业用工培训实行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年度培训任务和各县区人力资源状况,向各县区分解下达指标。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下达的培训指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二)落实培训补贴政策
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投入,调动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和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的积极性。建立“政府补贴一点、用人单位出资一点、培训机构优惠减免一点、求职人员适当分担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对于参加培训和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培训补贴的拨付与培训工作的绩效挂钩。
(三)完善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与培训机构和电子信息产业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摸清工资待遇、工作性质、劳动保障等事宜,确定可信的岗位,明确技能要求,及时向社会发布用工信息。认真抓好劳动力市场需求、用工预测、培训与就业等环节的衔接,提高培训与就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充实全市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就业岗位信息库,建立健全搜集、整理、宣传、发布、组织一体的用工信息网络体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城乡就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