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完善企业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制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维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推动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完善欠薪保障制度,大力落实建筑行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探索建立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制度,严厉打击企业恶意欠薪行为。
(十一)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全面推行集体协商制度,完善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区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建立健全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指导和帮助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促进劳资双赢。
(十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加强市、区、街道三级调解网络建设,完善街道劳动管理办、司法所、街道工会或社区工会联合会共同参与的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以基层工会委员会、工会联合会为依托,指导和大力推动全市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健全完善内部调解组织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矛盾冲突快速处理机制,提高应对劳动关系不和谐引发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十三)健全企业党群组织。进一步加强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党群组织的覆盖面。重视发挥工会作用,加强基层工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创新工会工作方式,使工会成为工人利益诉求的“代表者”,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发挥女职工委员会工作优势,促进企业尊重和保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创新企业团建和青年工作模式,探索团组织和青年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员工的新机制。企业党群组织要依法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以党组织为龙头,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共同做好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的归宿感和认同感。
四、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十四)顺应变化转变经营观念。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永续发展”的理念,摒弃“重资本,轻劳动”的思想观念,强化员工主体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价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把劳动摆在与资本、土地、管理同等地位,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员工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十五)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企业要通过更新设备、科学管理等方式,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员工加班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使员工能够积极劳动,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