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将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各类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加快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的政府预算体系。按照国家规定,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全面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省属企业全部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积极探索建立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国有资本收益分类收缴制度。加快推进市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从2011年起设区市和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较大的县(市、区)全部建立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29.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完善税收保障措施,健全社会化综合治税网络,将税收保障纳入相关部门责任考核体系。全面实施财税库银联网,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实施协税护税和纳税举报奖励制度,形成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税收保障新局面。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依法加强缓缴税款审批管理和欠税管理,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对税收优惠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清理自行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制止越权减免税行为。拓宽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将各类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30.改革支出管理方式。整合各类专款,增强财政资金使用合力,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创新财政支出管理方式,完善预算标准定额体系,清理财政支出范围。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牢固树立“节支也是财源”的观念,大力压缩行政成本等一般性开支,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会议接待等支出。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严肃处理挥霍浪费及低效使用财政资金行为,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问效,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1.挖掘资产资源运营潜力。整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加强行政事业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淘汰、报废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处置,有偿使用和处置收入全部上缴同级国库。对符合转让条件的高速公路,加快社会化有偿转让步伐。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逐步将党政机关兴办的经济实体剥离改制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对特困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政府按规定应负担的改革成本,财政确因困难难以支付的,可先由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承担,以后由财政分年偿还。
32.建立考核表彰奖励制度。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完善责任分工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并把财源建设作为市、县(市、区)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标志,重点强化对财政收入“两个比重”的考核。省有关主管部门每年根据省内企业实缴税额情况,发布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纳税百强榜、民营企业纳税百强榜、外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榜和汇总企业纳税百强榜,并予以通报表彰,调动社会各方面培植财源、依法纳税的积极性,推动全省财源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