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注重发展服务业新型业态。各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信息产业发展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外贸发展资金等,在项目安排上要向服务外包企业倾斜,进一步拓展服务外包发展空间。加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倾斜力度,积极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品牌企业,着力发展保税物流等新兴物流模式。统筹安排各项商贸流通资金,在继续支持传统商贸物流、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支持建立以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工程、农超对接、农资流通体系和下乡产品流通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信息、科技服务、交通运输、电子商务、数字创意、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构建结构布局合理、充满发展活力、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11.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健全多层次、有区别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出让净收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规定,开展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启动政府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工作。落实棚户区改造的各项财政资金和税费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重点支持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大企业周边、经济强村和矿区搬迁村的整体改造。省级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各地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给予支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管理,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
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巩固壮大优势特色财源
12.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农民负担监管。继续对种粮农户实行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严格落实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农业良种补贴政策,搞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稳步扩大试点区域,丰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逐步建立完善农业大灾风险保障机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
13.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整合各项财政支农资金,实行集中投入、集约使用,重点支持十大产业体系建设。2010-2012年省级筹集12亿元,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粮油、畜牧、水产等标准化建设,建立果品、蔬菜优质高效生态示范园(片),促进粮食、畜牧、水产、果菜、苗木花卉等产业加快发展。安排贴息资金3亿元,重点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好、纳税数额多的500家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凡从事农林作物种植培育、牲畜饲养、农机推广、农机维修等项目所得,按规定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引导城市中小企业向农村转移,鼓励农民个人创业,发展农村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