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关于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8.福州船政文化。加强对福州船政文化、海洋文化的深入挖掘,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建设完善船政文化博物馆、主题公园、梅园监狱、领事馆分馆、圣教医院等景区,充分展现马尾作为中国近代造船基地、近代海军发祥地、航空业摇篮的丰富内涵。

  9.福州昙石山遗址。加强昙石山遗址保护,加快博物馆主馆区以及模拟考古区、陶器作坊区、复原古屋区等展示区建设,充分展现福建古文化和先秦闽族发展历程。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增加游客互动内容,强化其旅游功能。

  (三)构建文化旅游八大片区

  整合全省特色文化资源,以建设闽南文化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闽都文化旅游区、妈祖文化旅游区、福建土楼旅游区、畲族文化旅游区和朱子文化旅游区为重点,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区域。

  ⒈闽南文化旅游区。涵盖厦门、泉州、漳州市。凸显建筑、音乐、宗教、民俗、商贸及现代都市等文化要素,不断提升鼓浪屿国家5A级旅游区、胡里山炮台旅游区、集美陈嘉庚纪念园、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清源山、东山关帝文化旅游区、漳浦天福茶博院等文化内涵。加快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南安郑成功史迹文化旅游区、惠安崇武古城(惠女民俗)文化旅游区、安溪感德一品茶都、漳州林语堂纪念馆等一批新项目的建设。依托晋江发展工业旅游,展示闽南地区丰富的商贸文化、品牌文化。

  ⒉客家文化旅游区。涵盖龙岩、三明市。加大“一地”(宁化客家祖地)、“一河”(龙岩长汀客家母亲河)、“一楼”(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建设力度。主要支撑项目有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长汀世界客家首府博物馆、连城海峡客家论坛中心、永定客家文化圣殿、宁化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等。依托客家千里文化长廊,加强闽粤赣区域旅游协作,推动形成闽西、赣南、粤东协作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良好局面。

  ⒊妈祖文化旅游区。以莆田湄洲祖庙为核心,强化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化品位和度假功能,并整合贤良港妈祖故里、莆田工艺美术城等资源,加强与台湾地区主要妈祖庙宇的合作,打造在海内外有较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妈祖文化旅游区。

  ⒋红色文化旅游区。以古田会议旧址为龙头,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以20个中央苏区县为基础,持续深入发展红色旅游。主要支撑项目有上杭古田会议旧址旅游区三期建设、长汀红色史迹群创建4A景区等。以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为依托,加强与江西、湖南的红色旅游协作,推动形成以“领袖故里、红色摇篮”为主题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⒌闽都文化旅游区。以福州为中心,包括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昙石山遗址、寿山石文化等。深入挖掘船政文化、海洋文化内涵,建设完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船政文化博物馆、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等旅游载体,增加闽都文化的旅游功能。

  ⒍福建土楼旅游区。涵盖永定、南靖、华安等三县的世遗土楼及相关景点。以世遗土楼和原生态乡村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为对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以“十韵八景”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主要支撑项目有永定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南靖土楼旅游服务、华安九龙江北溪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等。创新土楼旅游管理运营模式,促进土楼旅游和谐发展。确立“福建土楼”统一品牌形象,推出福建土楼旅游精品线路,统一营销宣传,拓展市场空间。

  ⒎畲族文化旅游区。以宁德地区为主,主要项目有畲族麒麟山寨、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建设等。加大畲族文化研究力度,搜集整理畲族的历史、建筑、服饰、语言、民俗风情、山歌舞蹈、饮食特色等,加强畲族工艺品和特产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提升畲族文化的感知度,精心培育富有特色的畲族文化旅游区。

  ⒏朱子文化旅游区。以南平地区为重点,主要项目有武夷山五夫镇朱子故里、建阳考亭书院、尤溪朱熹出生地等景区的修复建设。做好朱子人文景观的复原工程,强化朱子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开发,并整合武夷城村古汉城、下梅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文化资源,加快培育有一定影响的朱子文化旅游区。

  (四)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闽南文化旅游线:以泉州海丝文化、惠女风情、南音、闽南茶文化、德化瓷文化、厦门琴岛文化、万国建筑、漳州开漳圣王、关帝文化,以及多元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

  --闽西北文化旅游线:以武夷山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客家祖地文化等文化与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

  --红色之旅文化旅游线:对接江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涵盖龙岩、南平、三明、瑞金、井岗山等地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闽中文化旅游线:以省会福州为中心,以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湄洲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畲族文化为主要特色,集中闽中一带从古到今的文化精华。

  (五)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

  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旅游形象推广渠道。编辑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福建文化旅游系列宣传品。充分利用“一群”(海峡旅游网站群)、“一报”(《中国旅游报》海峡旅游专版)、“一刊”(《海峡旅游》杂志)、“一会”(海峡旅游博览会),全面宣传海峡西岸文化旅游。通过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网上电子商务平台、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干线等新兴旅游营销渠道,不断提高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加大境内外媒体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投放,整合全省电视旅游广告投入,大力推动旅游宣传进宾馆、进机场、进车站、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东南卫视、东南新闻网等媒体开辟旅游专栏,推介我省文化旅游景区和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实施“内引外联”,在积极邀请境内外主要旅行商来闽采访、考察旅游文化产品和线路的同时,组团参加国内、国际旅交会,到主要客源地开展促销活动,扩大福建旅游文化在国内的影响。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知名旅游企业、旅游门户网站和国际友城、华人华侨社团的交流合作,开展区域联合推广与营销,建立客源地旅游营销网络。

  整合政府营销资源,将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经贸宣传、文化宣传、外事宣传、交通宣传、环保宣传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海西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宣传态势。坚持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建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推广机制。发挥各类营销主体的积极性,推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旅游形象推广合力。

  积极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持续办好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武夷山文化旅游节、泉州文化旅游节、土楼文化旅游节、福建茶文化旅游节等重点节庆活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