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关于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适应市场需求,整合行业资源,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效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时代风貌突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文化旅游品牌,逐步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年度目标

  --2010年,巩固武夷山、鼓浪屿5A级景区建设成果,加快泰宁风景区、莆田湄洲岛创建5A级旅游景区,推动长汀红色史迹建筑群、沙县小吃文化城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支持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厦门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完成“十一五”旅游产业专项规划提出的文化旅游发展目标。

  --2011年,开展全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为“十二五”文化旅游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2012年,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一批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省以文化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50个,其中4A级和5A级旅游景区达到20个。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主要措施

  (一)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充分挖掘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闽茶文化、瓷艺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的内涵,围绕表现文化、延伸文化,积极开发、整合、包装我省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旅游产品,有效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

  大力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对闽南文化遗存的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加大对海丝文化系列景区的保护与开发,融入南音、茶文化、瓷文化等文化元素,并发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重要文化设施作用,充分展现闽南文化和闽台渊源。

  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整合具有客家特色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民间活动、特色饮食、地方方言等,丰富客家文化的表现形式,重点围绕建筑、饮食、节庆、艺术、历史源流等方面,积极开发参与性较强的客家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形成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品牌。

  加快以古田会议旧址为龙头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以革命老区为重点,加大对红色经典景区项目建设的投入,加强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旅游的结合,完善红色旅游景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深入挖掘闽茶文化内涵,将旅游与茶文化相结合,设计多样的茶文化专题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参与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活动。加强保健茶、茶具、茶食、茶工艺品等开发,做大茶文化旅游业。

  加强瓷艺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融合力度,通过开发瓷器景观型、体验型景区,优化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等措施,挖掘瓷艺文化旅游功能,将旅游节庆活动与瓷器制造、展销活动相结合,形成瓷艺文化产业链。

  以福建地方戏曲、民间工艺、风味小吃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有鲜明地域特征和较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

  适应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文化需求,采取影视、音像、互联网、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展示福建多元文化,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形式。完善“印象大红袍”、“闽南神韵”等一批体现福建特色文化魅力、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大型文化旅游演艺活动,不断提升海峡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二)加快文化旅游精品建设

  深入挖掘福建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突出福建文化旅游产品的鲜明特色,加强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重点建设完善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厦门鼓浪屿、福州三坊七巷、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等对中外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1.武夷山“双世遗”。充分发挥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品牌作用,带动闽越文化、理学文化的产品开发。利用古汉城汉墓考古挖掘的成果,加大对闽越王遗址文化景区的开发力度,建设城村、下梅、曹墩古民居民俗文化村;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双世遗展示中心、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并带动五夫镇朱子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2.福建土楼。制订实施《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旅游区服务标准》,建设南靖土楼旅游区旅游服务中心、广场、休闲服务中心、酒店商场和交通配套、污水处理等设施;修缮永定客家土楼区洪坑民俗文化村、初溪土楼古村落,新建南溪土楼长城旅游区、湖坑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华安九龙江北溪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地土楼群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步伐。

  3.厦门鼓浪屿。突出“音乐之岛”、“花园之岛”的特色,深入挖掘音乐、艺术、建筑等文化内涵。改进景区管理方式,协调旅游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全面启动鼓浪屿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等接待设施,规范家庭旅馆和当地导游管理,争取过夜游客比例持续增长,打造世界级的海岛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4.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依托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挖掘泉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多元文化内涵。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为抓手,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建设航海与通商史迹、多元文化史迹、城市建设史迹等文化旅游产品。同时融合惠女风情旅游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形成集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精品。

  5.湄州妈祖。加强湄洲岛旅游公共设施、天妃故里暨妈祖文化博物馆、对台客运联检大楼及配套设施、对台旅游文化基地、牛头尾渔庄、高星级酒店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健全完善湄洲妈祖文化旅游硬件设施,形成环岛休闲度假带,提高度假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努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

  6.上杭古田会址。在完成古田会议旧址群维修保护三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四期工程。修建梅花山路(东环路)、茶文化走廊、溪流景观、黄酒博览园等旅游项目以及村庄亮化整治、绿化、民居、廊桥改造等。凸显古田会议会址品牌资源优势,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优化旅游整体环境,并整合周边乡村特色资源,完善景区旅游服务功能。

  7.三坊七巷文化历史街区。围绕“百年街肆的里坊遗址、历史风貌的建筑部落和闽都风韵的名人故居”,打造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古街品牌。恢复吉庇巷、光禄坊的坊巷格局,打造以休闲、餐饮、娱乐为主的旅游步行街。丰富寿山石博物馆、明清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开辟状元第、帝师府或太傅府、沈葆桢纪念馆等特色展馆。加快建设展示中心、三坊七巷名人蜡像馆、重幕电影馆和游客服务中心,全面展现福州老城以及三坊七巷历史风貌。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