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提升高等教育支持发展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对全市高教事业发展和支持创新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推进市校合作各类项目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科技园等的建设和发展,引导在苏高校围绕软件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调整优化专业、课程和科研项目,强化学校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在苏高校“成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强大引擎、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成为‘三区三城’建设的排头兵”。
(八)推进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以“全覆盖,强内涵,惠民生”为主题,加快提升社区教育区域水平。举办首届苏州-南京社区教育论坛,所有乡镇(街道)均有市级以上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评选精品实验项目和重点实验项目,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4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5个。继续推进老年大学现代化建设,开展现代化老年大学评估,召开老年大学现代化建设现场会,完善和健全市(区)、乡镇、社区三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完成农村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110万人次,创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继续做好与虞山镇的挂钩联系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好自学考试工作,努力实现“规模进一步增长,管理进一步优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省综合考核目标任务。
(九)真心实意实施素质教育。一是把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落到实处。更好的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中小学德育常规巡视制度,实施德育体系创新工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努力做到“五个不同”,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自学方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奖项,鼓励学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善于引导学生在刻苦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克服困难中获得快乐、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中获得快乐,在获得成功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贯穿于素质教育始终。二是把“三项规定、五个严格、六个必须、保证一小时运动”落到实处。要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起好表率。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要再深刻一点,要善于发现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不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对不规范办学行为的查处要更严厉一点,要畅通各种举报途径,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加大 检查频率,加大处罚力度,切实减少不规范办学行为的发生;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要再有效一点,各地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更多的经验和做法,以更规范的办学行为,更有效的教育方式,科学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把引导学生“三会”落到实处。 “三会”要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一辈子。落实在假期中,就是学校要开放阅览室、实验室、运动场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要帮助学生一起制订假期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利用好假期科学学习;落实在作业中,就是要严格按照省的规定,在不增加作业量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精心设计好每一题,让学生精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落实在考试中,就是要更多的关注学生间的差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考试看到自己的进步、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落实在评价中,就是要用评价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做好“三会”,今年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市帮助学生“三会”先进家长奖项,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形成提高教育质量的合力。四是把“实验室建设年”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把实验室建设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化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年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达到省一类装备标准学校比例达20%,省二类装备复评100%通过,让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
(十)切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高素质的教师发展高质量的教育。重视师德师风的不断提升。始终把热爱学生作为师德建设的灵魂。要学好《规范》,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要求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政策导向,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要用好《规范》,严格师德评价考核,切实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继续开展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努力引导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要严守《规范》,反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反对有偿家教、反对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重视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坚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启动第二轮学科竞赛,更加关注教师科学把握学科的能力和注重优化教材的能力,40周岁以下的学科教师必须参赛,对无故不参赛的,或两轮竞赛成绩都不合格教师当年不得评先评优,两年内不得申报职称。同时,对凡在两轮竞赛中全部获得一等奖的教师今后可以不参加竞赛。启动第二期名教师、名校长例会,着力完善名教师、名校长定期交流学习的机制、骨干教师提高发展的机制,名教师、名校长传帮带的机制。开评首批“苏州市中小学教育名家”,丰富完善优秀人才培养体系,年内新增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5名以上,新增省特级教师20名以上,新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80名,着力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重视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快建设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教师教育网站建设,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手段。年内新增在读教育硕士500名左右,全市幼儿园及小学教师本科学历达到5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超过90%,高中教师硕士以上比例达到12%。不断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素质。重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把实施绩效工资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要做到制度合理,政策清晰,程序规范,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人员倾斜;强化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教师资格制度,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有效配置教师资源,合理调整教职工编制,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把师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建立健全教师准入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激励广大教师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