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注民生领域的信贷需求,推进和谐陕西建设
(十三)继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绩效。深入贯彻《
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精神,积极落实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妇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措施,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做好民生领域个人资信信息储备、创业培训以及小额担保贷款贷后跟踪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简化手续和审批环节,创新金融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发挥好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的长效联动机制。积极探索支持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留学归国人员、返乡农民工自主或联合创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措施,逐步实现小额担保贷款向个人创业贷款的过渡。
(十四)进一步健全信贷助学服务体系。加强银政、银校合作,认真履行银校合作协议,尽快落实相关政策,保证符合条件的国家助学贷款及时足额发放。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利用网点优势,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机制,扩大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范围,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加强和改进生源地助学信贷服务,探索生源地助学贷款与生产性贷款相结合的途径,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对象覆盖面,增强扶持效果。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按规定合理确定助学贷款利率、期限和偿还方式,探索建立有效的贷款信息跟踪、违约信息公开和风险保障约束机制。生源地助学贷款收息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可以试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农村初、高中毕业的贫困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
七、加大对新型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十五)不断加大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充分利用陕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革命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重点加大对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安临潼文化旅游产业区、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法门寺景区二期工程等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聚集和孵化功能。积极探索发展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以及以项目受益权和收费权为质押的贷款等业务,为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革命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宗教文化品牌、影视制作品牌、文化演艺品牌、文化创意品牌和自然风光品牌,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持已成立和即将成立的西影集团、广电集团、陕西旅游集团、新华发行集团、陕西出版集团、陕西日报报业集团以及其他演出、会展等文化产业集团尽快做大做强,通过发放并购贷款等途径,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和快速发展,增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实力,发挥文化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