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牵头举办区域性的校外课外主题科普活动
伊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开展“林蛙保护教育”活动,联合专家制作知识科普手册、科普宣传单,在试点学校举办讲座、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利用科普大篷车进行活动宣传。
玛纳斯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经与教育局、学校校长和科技辅导员协商,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课和学校实际情况,为试点学校设计了“沼气”、“垃圾分类”等10项主题科技活动方案,并协助各学校开展。
天津市科技馆多年来坚持开展特色学生天文活动,在活动组织和资源准备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9年10月,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科协、天津科技传播发展基金委把第二届天津市中小学生天文节的承办权交给了天津科技馆。天津科技馆将为期15天的天文节活动设计成竞赛预备活动和决赛活动两大部分,包括有奖征文、天文摄影比赛、网上天文知识有奖答题、天文知识擂台赛、联合观测、报告会、参观等形式活动。
二、校外科技场馆的教育活动尝试以项目方式推进,以资源带动活动开展
(一)大部分试点单位逐渐建立了“将零散的活动打造成资源包系列,以品牌方式向青少年、学校和社会推广”的意识,每年都开展系列性、主题性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不断完善中小学“生物课开在博物馆”和“一堂有趣的生物课”两个项目。初中组“生物课开在博物馆”,两周一次,每次2学时,由博物馆专家带领小组在博物馆或校内外场所开展古生物、昆虫、微观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5方面的探究式学习。小学组“一堂有趣的生物课”,是由教师与专家相结合,在小学5-6年级开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程,课程从动物、植物、古生物、人类四个领域进行。此外,暑期和周末新增了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灵山科考”、“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形成了面向学校团体和青少年参观者的博物馆教育项目。
宁夏科技馆帮助学校筹建天文爱好者社团,开展天文科普教学活动。活动时间为每周二、三、五下午两节课后,每次1.5小时。小学4-6年级学生,每次活动40-100人,以天文和宇航基本知识为主。中学主要是高一学生,每次30-60人,采取教师和专家授课、辩论、小型观点发布会等方式进行。
杭州科技交流馆根据《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以及发挥该馆作为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场馆的作用,经过汇总筛选出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科普讲座,组织杭州市社区科普讲师团讲师走进学校举办“百场科普讲座进学校”的活动。
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在全省26所中小学校开展“简单机械和机器人”、“机械加工小制作”两项科普活动,并进入小学科学课堂,确定了16所项目重点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接待项目学校到活动中心活动学习。
甘肃科技馆利用自身开发的“思维训练”资源包在试点学校定期进行活动,并作为大篷车车载展品到各学校巡回展出。
(二)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注重活动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根据学校不同年级科学教育的要求,试点单位将自身现有的展品进行整理和功能拓展,为学校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器材和更丰富的素材。把本单位以往的科技活动进行深度开发,力求形成较完整的系列,以普及推广的方式作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备选内容。根据学校教育需求,开发课外、校外主题科技活动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宁夏科技馆选择国际天文年11个基础项目中的5个,根据中学生的水平,分解设计成15个活动项目,配合自主开发的《天文观测和摄影》资源包,将科技馆参观、校外社团学习、户外观测等活动结合在一起,于2009年3-7月份组织试点学校的天文爱好者参与相关活动。
天津科技馆经过一个学期的在试点学校的教学实践,编写出课堂教学和天文观测相结合的天文校本教材初稿。为配合16课时的校本教材,天津馆还根据每节课的主题开发了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供教师使用。根据小学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中《神奇的杠杆》、《日食》的内容,设计了基于科技馆展品、原理演示视频与图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
合肥科技馆拓展现有展品的内涵与外延,开发“彩虹系列”展品探究学习菜单,为学生到馆内参观提供引导。2009年,在馆内展品基础上开发出《奇妙的声音》一活动,该科普活动将5个和声音有关的科普实验结合在一起,通过科普小课堂的形式,设置观众参与的互动环节,将声学的有关知识传达给受众。
青海省科技馆开发《车轮上的科学》、《植物的一生》科技活动资源包,包括教学课件、高原野生植物展、学生活动手册、视频参考资料等。
三、校外科技教育工作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受到各单位重视
(一)各单位项目人员改变以往以本单位为中心的工作态度,主动和学校教师、教育专家和科技专家进行沟通合作,主动进入学校课堂、参与科学教师教研活动,了解学校科学教育需求,提升业务能力。
部分试点单位注重从不同渠道提高本馆员工在教育工作方面的能力,外出培训和学习后的员工都在专题学习日中与展教中心全体员工分享信息,交流感受,根据学习体会共同探讨如何深入开展本馆教育项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