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3: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一期试点工作案例
一、校外科技场馆科技教育工作跨部门协作意识加强,合作模式初步建立,并得到教育部门的肯定
(一)在项目的推动下,一些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试点工作的可持续性。
广西科技馆、南宁市教育局合作成立科技馆教师志愿者团,科技馆从服务需求、人员专业背景、个人服务意愿和时间安排等方面对近百名教师志愿者进行工作管理。志愿者工作包括机器人、天文、学前教育、美术设计、电脑技术、文书工作、教学辅助、课题研究等方面。为了帮助志愿者们更好地进入角色,科技馆设计科普实践培训课程,并建立每月例会制度。
襄樊市科技馆、教育部门等单位联合出台《进一步推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提供科技活动场地,由副校长和专职科学教师参与项目,科技馆为学校提供器材与资源支持。襄樊市文明办从2009年起,将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列入“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的考核条件内容之一。
吉林梅河口市科技馆倡导并促成由市科协、市教育局、科技馆、科技示范学校等部门参与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联席会议。两次联席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各联席部门的职责和该项目在梅河口市运行的模式及要求,并确定2009年度以农业和环保教育作为活动突破口。
山东省科技馆与教育部门合作,结合学校科学课程制定“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方案,科技馆负责校外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部门负责发现课程与资源的结合点与教学;每周三为科技馆与试点学校教师工作交流日,通报进度和讨论问题。
(二)一些校外场所有计划地承担了学校一些劳技课、综合实践课、科学内容的选修课和学校兴趣小组的课程,在时间、内容、人员安排上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协商,帮助学校丰富拓展科学教育的种类和内容。
天津科技馆2009年与塘沽区教育局、塘沽区教育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在塘沽全区中小学校推广天文特色课,课程教材由科技馆组织专家进行开发实验。
宁夏科技馆动员宁夏天文爱好者协会、宁夏气象学会、气象科普馆、银川市教科所高中地理教研组、银川学生社团等方面参与青少年天文活动。各方相互配合完成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科技馆提供活动器材和场地;教科所协助组织银川市高中地理老师;新闻媒体进行活动预报和宣传报道;学生社团向学生发布活动信息。
哈尔滨科学宫与区教育部门达成协议,以“团体”的形式定期接待学生参观和培训,利用学校劳技课时,分年级开设“航模制作”课程。教育管理部门将学校开展“科技馆进校园”活动情况列为考核学校素质教学的指标。
北京东城区青少年科技交流馆开展蓝天博览课,以动手操作为主,4种课程类型,每个类型的课程200人左右,每次6个科技活动项目,已经排入学校教学计划。
(三)校外科技场馆积极联络高校、地方学会等不同机构,构建校外科技教育的工作网络,有计划地组织机构和专家参与项目,共同服务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学校科学教育专家力量薄弱的问题。
1.定期安排专家科普讲座
杭州市科技交流馆组织了“我和科学家有个约会”系列青少年科普讲座。
2.指导学校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吴江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联系蚕桑学会专家为小学养蚕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开展“蚕桑知识知多少”、“我是种桑小能手”、“我的蚕房我作主”、“养蚕问题活动包”等主题活动。
湖北襄樊科技馆根据不同的学校科普活动主题,邀请农业局、城建部门、航天所、自来水厂和造纸厂的专家为学生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包括提供背景资料、与教师共同设计活动方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等。
青岛青少年科技中心联络青岛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学院、莱阳农学院的专家,帮助学校设计和组织开展“仿生”活动,如知识大比拼、仿生科普剧等。通过集中培训、提供资料、及时答疑等方式有效地解决学校教师仿生知识缺乏难以开展活动的问题。2009年以“认识海洋,关爱海洋”为活动主题,开展“专家带着标本进学校、专家带我看展馆、学生海洋科普宣传员”系列活动。
3.指导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科学兴趣小组活动(野外科考和探究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组织学校到野外科学考察,组织场馆的科研专家开设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
4.开发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资源(教案、活动方案、器材、展品、展览)
牡丹江科学工作室联络风力发电厂、农技站、园林处、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为试点中小学开发“风能的开发和利用”、“我身边的空气”、“植物与环境”、“黑木耳生产与节能环保”等科技活动方案,并由专家和教师共同合作,在试点中小学中实施。
宁夏科技馆组织协调宁夏气象学会、宁夏天文爱好者协会、气象局、气象博物馆共同策划天文教学项目课程内容和野外天文观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