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提升科普产品的供给能力
1. 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本市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进一步完善市科普创作出版资金的社会征集与资助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的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和文学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
促进科普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激发公众学科学的热情,扩大科普内需。采用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精品专题栏目和动漫作品。
2. 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
以博物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机构等为基础,扶持与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开发创作能力的科普研发中心。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的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3.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科普资源中心
在整合北京地区科普资源的基础上,建立首都科普资源中心,重点建设资源导航平台、资源数据库平台、科普服务与研发平台和孵化合作平台,为社会提供科普咨询服务。支持科普的决策与管理者、场馆及大众媒体中的专业科普工作者、科技教师、基层科普工作者及其它致力于科普事业的个人和机构的科普活动开展,并为其提供业务培训、交流。建设15分钟城市社区科普服务圈和30分钟村庄社区科普服务圈。
(二)构筑科技传播体系,拓展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1. 加强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综合类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设立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增加播出时间、版面,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逐步提高编创水平,打造精品科普栏目,满足广大公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普类节目收视评价体系,推动科普节目制作社会化,丰富节目来源。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打造和扶持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普网站或栏目。扩大科普出版物的覆盖面,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的发行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