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村环保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按照环保责任书要求,14个市州均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制订实施了《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出台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庆阳市编制了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规划,并通过环保部专家评审;平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陇南市以灾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完成《汶川地震甘肃省灾后重建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规划》,争取中央灾后重建专项资金1.2亿元,落实170个村庄的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8500万元。各市州还重点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了环保专项检查和整治。
(五)开辟环评绿色通道助推项目建设。各市州采取特事特办、开辟环评“绿色通道”的办法,加强对新开工建设项目区的规划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管理,积极为重大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2009年,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1488个,项目投资总额451.95亿元。完成嘉峪关市双泉工业园区等28个规划环评。
(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取得重大进展。各市州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严格环境准入,加大建设项目后期环保监察力度,对违法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和督促整改,对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白银市通过采取补贴农民灌溉费用的办法,妥善解决了城郊农民截留污灌问题;投资80万元铺设管网1600米,建设完成了吊地沟中水回用工程并通过验收。定西市加大淀粉行业整治力度,关闭了临洮县奔马淀粉厂等10家万吨以下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天水市与平凉市建立起葫芦河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葫芦河断面水质监测会商制度和定期整治制度,使葫芦河水质较往年有明显改善。全省全年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7873人次,检查企业10032家次,立案查处117家;各市州挂牌督办企业72家,结案108家;共受理环保投诉2166件,已全部办结,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七)环保机构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14个市州均成立了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机构,86个县市区均已独立设置了环保局,27个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省环保厅验收,平凉市、庆阳市将环保机构延伸到重点乡镇,并建设了统一的办公场所。除酒泉市、临夏州仍未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机构和编制外,其余市州均已完成。有重点污染源监控任务的13个市州均建立了重点污染源在线联网监控,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
二、污染减排工作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