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试点阶段(2009年-2010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的各类规划,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完成三大任务”总目标和特色城镇化建设七项目标,着力解决510个贫困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初步确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县(区、片、镇),全面探索城乡一体化方法途径。
--重点推进阶段(2011年-2015年)。全面推进和完成城乡一体化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确定的市域城镇体系的形成和特色城镇化建设,基本解决510个贫困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初步形成城乡互补、城乡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统一的就业和社会管理体系。
--攻坚完善阶段(2016年-2020年)。基本形成“两区四片”组团式中心城市大格局,大幅度提升县级市、县城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三、工作重点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立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
按照《
城乡规划法》,打破原有城乡分割的规划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未来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利用和城乡建设,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管理体制。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布局科学、设施集约、功能完善、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原则,把城乡两大社会板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规划,遵循中心城市扩大规模、县级城市完善功能、重点城镇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分类推进的“四位一体”基本思路,分层分区位确立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地域特色。特色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要打破县域、乡镇、村与村之间的区划,选择城镇拉动能力强、工业化水平高、新农村连片建设已现雏形的区域,先期运作,集群式推进。到2010年底,全市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要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对规划编制实施情况的效能监察。
2.完善中心城市大格局体系规划,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要统筹指导市域土地合理利用,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为支撑,调整优化现行行政区划,建立“两区四片”(主城区、金村新区、北石店片、南村片、高都片、巴公片)组团式中心城市框架,有序形成和完善各片区的功能作用,大幅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建城区面积7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70万人,基本形成市域“半小时经济圈”和“一城两翼”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