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港口资源丰富,条件优越
据研究,钦州宜建港岸线为86.1km,深水岸线54.5km。其中,钦州湾自亚公山至青菜头潮汐通道两侧沿岸和果子山至犀牛脚和三墩沿岸一带,潮流流速大,泥沙回淤少,天然屏障良好,水深条件优良,具有建设深水良港的自然条件。勒沟岭-鹰岭岸段10m等深线离岸在100m以内,潮汐通道长约8km,水域宽1~2km,水深5~20m,可建设1~10万t的深水泊位;金鼓江口东岸-犀牛脚-三墩岸段经人工开挖、围填后可形成30多公里长的建港岸段,可建设2~30万t级泊位;樟木环岸段10m等深线离岸距离不足100m,水深和掩护条件极为优越,可建设3.5~10Wt级泊位;观音堂岸段10m等深线离岸仅100m左右,可建2~10Wt级泊位。
大风江西岸15km岸线距离5m等深线500左右,亦适宜港口的建设;其它在茅岭、沙井等也发展了一些地方小型港口。
2. 渔业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据调查计算,钦州市近岸10米等深线内可养殖的面积达130万亩,茅尾海域特别适宜大蚝等海产品的生长,水产养殖资源丰富。
据调查,钦州市20m水深以内的浅海有虾类35种,蟹类191种,螺类143种,贝类178种,头足类17种,鱼类326种。其中主要捕捞的鱼类有二长棘鲷、圆腹鲱、棕斑兔头鱼、短吻鱼、斑点马鲛、丽叶参、斑鲚、宝刀鱼、鲐鱼、真鲷、白姑鱼、金钱鱼等20余种主要经济鱼类;虾类有须赤虾、刀额新对虾、长中鹰爪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等10多种经济虾类;还有火枪乌贼、拟目乌贼等3种头足类,此外,近江蛎、文蛤、毛蚶、方格星虫、锯缘青蟹和江蓠等主要浅海滩涂经济生物分布广泛,资源最大。钦州市浅海鱼类资源量估计为4200t/a,可捕捞量约为2100t/a。
3. 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华白海豚之乡,独具“岛、林、滩”特色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七十二泾风景区、麻蓝岛旅游区、三娘湾沙滩及白海豚旅游区、红树林和钦江、茅岭江、金鼓江风景河段等。
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之乡,有一千余头野生中华白海豚长年栖居于此,可以看到的海豚有黑色、灰色、白色、粉红色、墨绿色、海蓝色等。海岸防护林带保护完好,绿树成荫,沙滩平坦广阔,沙质松软。三娘湾已建或正在建设多个旅游开发项目,是钦州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
龙门群岛旅游景区位于钦州湾中部龙门群岛区内。岛屿星罗其布,水道众多、蜿蜓伸展、纵横交错,形成七十二条水路,泾深浪静,称“七十二泾”。群岛、水道、岩礁、红树林滩分布区纵横跨度达10km,岛上树林郁郁葱葱,岛下风平浪静,奇岛异礁参差错落,青山碧水。龟岛上建有逸仙公园,园内山头矗立着全国最大的孙中山铜像。
麻蓝岛是钦州市新八景之一,位于犀牛脚镇西北部沿岸,与大环半岛隔海相望,退潮时相连。该岛形似弯月,长900m,宽200~400m,面积约28.7hm2,现已被列为旅游度假区进行开发,已铺设了环岛游览道,建有小别墅、饭店等设施,已具备旅游接待能力。岛上西北部有长1500m、宽1000m的沙滩,是优良的海水浴场;西南为千姿百态的礁石滩;东南为一片红树林,海岛、沙滩、海石滩、红树林海滩互相映衬,风光旖旎。麻蓝岛盛产“三沙”(沙虫、沙钻鱼、沙蟹),是著名特产。
第九条 【开发利用现状】
钦州市目前海域使用以养殖为主,其面积超过钦州市已使用海域的50%。
一、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钦州市2006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52.85亿元,增加值24.92亿元,相当于钦州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7.2%。以国民经济为依托的海洋经济继续稳步增长,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69.1:13.7:17.2,海洋第一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以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洋盐业组成,海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小;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主体。
二、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