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08-2020)的通知


  2. 海洋水文

  (1)潮汐

  北部湾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全日潮海区,根据钦州湾龙门港潮汐资料分析(HK1+HO1)/HM2=4.6,钦州湾潮汐性质属非正规全日潮,湾内潮汐日不等现象明显,每月约有2/3时间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一次涨潮和一次落潮过程,约有1/3时间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二次高潮和二次低潮。

  根据龙门潮位站1966~2002年观测资料计算,其潮位特征值如下:

  历年最高高潮位:3.96m(1986年7月22日)

  历年最低低潮位:-2.57m(1968年12月22日)

  历年涨潮最大潮差:5.95m(1968年)

  多年涨潮平均潮差:2.46m

  历年落潮最大潮差:5.69m(1987年)

  多年落潮平均潮差:2.46m

  多年平均涨潮历时:10小时29分

  多年平均落潮历时:7小时47分

  (2)潮流

  钦州湾及临近海域潮流以全日潮为主,仍存在半日不等现象,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在钦州湾外湾深槽区最为典型。其流向基本上与岸线或深槽走向一致,潮流流速的分布为西部大于东部,近岸大于外海,表层大于底层。钦州湾内涨潮平均流速为0.08~0.28m/s;落潮平均流速为0.09~0.55m/s。实测最大涨潮流流速83cm/s,流向339;实测最大落潮流速为140cm/s,流向为152,均出现在青菜头附近。

  (3)波浪

  本区受到雷州半岛、中南半岛和海南岛的天然掩护作用,波浪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根据广西沿海白龙尾海洋站实测资料:本海域波浪以风浪为主,强浪向S~SW向;常浪向为NE~NNE,频率为23%~52%。据实地调查资料反映,风力达11级时(S~SW),青菜头附近波高可达1.5~2m左右。

  3. 地质地貌

  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以NNE相压扭断裂和SSE向张性断裂为主,加之河流切割以及冰后期海侵,致使区域港汊众多、岸线曲折,钦州湾内岛屿星罗棋布。钦州市及其临近海域为陆架浅海,海底地形北高南低,水深在0~20m之间,等深线大致与海岸平行。钦州湾的内湾茅尾海,由钦江和茅岭江运入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而不断向海推进,形成广阔的沙质和泥沙质浅滩,大致成近南北向展布,广泛发育的潮汐汊道在亚公山以北呈放射性状向西北、北、东北伸展,水深大都小于2m。在青菜头以北至石西沙以南,有一条宽1~2km,水深5~20km的潮汐通道连接茅尾海和钦州湾外湾。在青菜头以南,有南南东向和南南西向水深在2m以内的沙洲分布,将潮汐通道分割成东、中、西三个分支,东分支向南南东向延伸,水深在5~15m之间;中分支和东分支大致平行,水深在5~10m之间;西分支自青菜头向南南西向延伸,水深大都在10m之上。在钦州湾湾口,有一条近东西向水深4m左右的栏门沙分布,其宽度1~2km,有西向东逐渐变宽。在乌雷以东、三娘湾以南海域,等深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呈近东西向展布,北浅南深,坡度较小。

  4. 海洋生物

  据2006年11月调查结果,钦州湾外湾叶绿素a平均为1.04ug/l,比1994年11月调查1.18ug/l略低。据2006年-2007年调查结果,浮游植物种类多而数量较丰富,海洋生态环境尚好。共采到浮游植物130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门40属115种,占88.5%,甲藻门5属15种,占11.5%。浮游动物44种(类),其中水母类4种、桡足类19种、毛颚类3种、莹虾类1种、被囊类3种、糠虾类2种、介形类2种、等足类1种、涟虫类1种、端足类1种和浮游幼虫7种(类),浮游动物生态评价指数皆处于正常范围。春季鱼卵多,主要以小型食用鱼如鳀、斑鰶的卵为优势。不论春季和秋季,皆是近岸种的鱚、鰕虎鱼为优势。底栖生物中,多毛类14种,占种类组成的48.2%,软体动物5种,占种类组成的17.2%,甲壳类5种,棘皮动物门2种,其它类3种,分别为17.2%、6.9%、10.3%。

  二、海洋资源分布

  钦州市海洋资源丰富,尤以“港、渔、景”三大资源最为突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