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服务载体建设。试行三种模式:1.街道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按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由政府购买服务成果,中心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培育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指导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调查、发放养老服务补贴,监督管理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在社区工作站内设立养老服务站,由1~2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助老服务员,负责对社区老人状况进行普查,建立社区老人情况档案,受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申请,指导协调社会组织开展养老服务。2009年政府对试点区每个社区中设立的养老服务站给予2万元启动资金扶持。2.由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公益服务岗位,安排“4050”下岗人员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3.由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领办和承担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在试点区社区建立家政服务站、老人就餐配送服务站、家庭日间照料服务站,针对老人需求开展菜单式服务,采取项目带组织、政府购买服务成果或给予补贴的方式,直接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服务。
(二)抓好活动载体建设。1.建好场所载体。重点解决新建住宅区社区基础设施同步建设问题;容量超载社区活动场所扩建问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标问题。2.培育团队载体。依靠社区各种兴趣活动骨干,组织票友会、舞友会、歌友会、棋友会、牌友会、球友会等活动团队,使老人的娱乐活动由单独、自发、随意活动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团队活动,使社区老人融入社区、远离孤独,提高活动品味和层次。
(三)抓好队伍载体建设。1.建立老年专业护理队伍。组建社会福利养老协会,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从事老年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科目培训,颁发证书持证上岗。目前,已培训专业护理人员183人,2009年计划培训300人。2.建立社会工作者队伍。探索在老年服务领域设立社会工作者岗位,明确职责、任务、待遇、体制,作为政府购买岗位或延伸事业单位,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职业化、专业化。3.建立义工队伍。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捐献爱心,志愿为居家鳏寡孤独老人提供各种“心贴心”式的服务;组织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义务为困难老人家庭提供服务。
(四)抓好信息载体建设。1.充分发挥社区管理网络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做到老年群体基本情况五清:年龄情况清、家庭情况清、经济情况清、健康情况清、需求情况清,实现资源共享,增强服务针对性、主动性、及时性、有效性。2.建立社区信息互动平台。推广让胡路东湖四社区、龙凤分站社区等社区,利用社区工作网站,随时与居民进行信息交流,开展政策咨询、解难答疑、排忧帮困的做法,逐步在全市每个社区建立社区与居民互动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服务。3.建立应急服务呼叫系统。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部门联动、本人自愿的原则,为需要社会照料老人家庭安装“一键通”应急服务呼叫设备,形成家庭、亲属、社区联动的安全监护系统。4.拓展“96760”社区服务呼叫中心功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知名度;扩充加盟单位,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服务需求;整合信息资源,改进技术设备,提高服务科技含量。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