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创业人员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区等建设创业园或创业基地,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进入基地创业。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租赁、购置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设立和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园、创业一条街、农民工创业基地等,为创业人员进入创业基地提供免费或低价租赁的经营场地服务。
五、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一)健全服务组织
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街道(乡镇)要组建创业手续领办员、代办员队伍,帮助创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创业促就业工作平台。要广泛发挥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作用,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从事开发创业指导工作,完善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创业人员数据库,实现对创业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对创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对小额贷款的运营监管。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咨询、信用评价、产权交易及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服务。要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市、区(县)人力资源市场要专门设立公益性创业指导服务窗口,为创业人员免费开设财务、法律等不同科目的专家诊室。所需费用从当地筹集的就业资金中解决。
(二)完善服务内容
要根据创业人员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搭建创业人员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要通过公开征集、项目评估等方式,搜集整理投资少、见效快、合伙经营等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和举办创业项目洽谈会,建立政府扶持与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市场评估和推介制度,吸纳各类社会评估机构参与论证评估,并定期向社会推介。要建立创业人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人员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三)提供用工服务
要为创业人员、新创办企业和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人员及其招聘的人员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创办企业,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六、加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