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救助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检查指导各救助管理机构和救助点开展工作。各救助管理机构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搞好站内救助的基础上,发挥救助管理机构的主体作用,在接到救助信息员的求助信息后及时赶到现场,甄别情况,实施分类救助。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救助点,要对本辖区经常外出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关注其生活情况,定期向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反馈信息,防止其外出流浪乞讨。要鼓励和倡导社会组织和市民主动引导、护送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管理机构(救助点)或告之救助管理机构,形成整个社会都关爱、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基础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及工作人员行为规范、重大事故和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救助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救助管理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思想,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法制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服务本领;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流浪人员救助车、计算机网络等必要设备,保障救助管理社会化工作的有效运行。
三、部门职责
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社会化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一)民政部门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认真研究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培训,全面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社会化步伐。各救助管理机构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受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教育、管理、救治、返乡和安置需求,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救助管理水平。各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在做好自身救助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好指导街道、乡(镇)救助管理机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
要坚持“先解救,后救助”的原则,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被拐卖、拐骗、胁迫、诱骗、利用乞讨的残疾人、未成年人的调查、取证和解救工作。
(二)公安部门在执行公务时,发现在繁华商业区、居民区、街道、交通路口等处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做好告知、引导或送到辖区内救助管理站。对好逸恶劳或以敛财为目的的职业乞讨人员要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