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一、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定义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
模式一:数字化网格管理模式。该模式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将管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格中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模式。
模式二:非数字化网格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将基层执法单位管辖范围划分成若干网格,根据网格内工作量大小,配备适量的执法管理人员和装备,由网格队员全面行使各项行政执法及管理职能的一种模式。
二、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模式的城市管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当城市管理发生问题以后,多数情况之下是老百姓打电话来反映、信访,或媒体曝光以后才发现,然后再到现场解决问题,这样信息就比较滞后,问题都要到老百姓投诉以后才能解决,比较慢。二是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造成有些事情无人管,有些事情好多部门管。三是突击应付,缺乏长效。局限于就事论事,发现问题搞突击式、运动式的管理,没有建立起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始终走不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三、国内其他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案例
北京:2005年2月,北京东城区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所辖25.38平方公里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把原来每十几个人共同管理2至5平方公里,缩小为现在每人管理18万平方米,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同时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对了城市精确、敏捷、高效和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管理。网格化管理实施后,该区城管问题的平均处理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左右缩短至12小时。
安徽省合肥市:2008年8月,合肥全面启动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网格化责任区以社居委(社区工作站)所辖行政区域为基本网格单位,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为一个网格,全市300余个社居委被划分为300余个网格单元, 1名执法队员负责1个网格,全市所有网格责任人全部进“网”驻点,街道城管中队执法队员为网格化管理直接责任人,让城管执法人员直接走进社区成为“片管”。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在充分掌握各中队辖区范围内重点路段、重点时段、辖区面积和街道社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城市管理网格化平面图,将市区范围内149.27平方公里划分为77个网格;每个中队的辖区范围被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以网格内工作量大小、区域面积为依据,给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执法人员和相应执法装备。同时,研究制定了权、责明确的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