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资金的投入既要有绿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更要有绿化管护方面的投入。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开发带动、项目配套、社会参与、基层认领等办法,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我区创园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建立创园档案资料管理机制。
创建园林城市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3个方面十多个子项,涉及到几十个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围绕创建园林城市的档案资料管理体系,并加强分类指导,层层分解指标,分年度下达完成指标任务。对创建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对重点、难点指标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每季度编报监测分析报告。
(四)建立政策支持机制。
加大对国家、自治区园林城市创建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布局、土地征用流转、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机制,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对我区国家、自治区园林城市(县城、镇)创建的意见和建议。加快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整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五)建立城市绿化用地保障机制。
绿化用地仍然是当前城市环境绿化发展中的“瓶颈”,要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化用地不得挤占,要加大专项整治、清理非法占用绿地的力度,已经占用的应一律退还土地用于绿化;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控制的城市公共绿地,应实行政府统征政策,即在对征用的公共绿地周边用地进行开发建设时,用地单位必须连同公共绿地一并征用,并在征用后按有关规范进行绿地建设。
2.重点道桥建设项目,应按照配套绿化用地与主体工程同步征用、同步实施。
3.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要与工程建设统一征用、同步建设。
4.加大对违法建筑、临时建筑、零星破旧建筑的拆迁力度,及时补绿。
5.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地方政府补助的办法,规划建设绿化隔离林带、生态防护林带、经济林等,并可利用租用、承包的方式进行绿地建设和管护。
(六)建立引导社会各界及市民参与机制。
建立全区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城市园林主管部门等为主体,有关责任部门共同参与推进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落实宣传教育方案,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搞好集中宣传和公益活动,及时宣传创建的先进典型,适时曝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调动群众参与创建国家、自治区级园林城市的积极性。扩大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向公众公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划,接受社会监督;开通创建活动网上咨询;完善有关责任部门领导接待日制度;各责任部门向社会承诺创建任务的完成期限。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志愿者活动,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氛围。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