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技服务业。加快编制《绵阳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进科技服务业支撑体系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相互承包、参股、兼并,实现联合经营;积极支持各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开发、科技咨询等领域领办、合办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3、文化、教育服务业。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演艺、艺术培训、出版发行、印刷装潢、广告服务、广播影视等产业的发展潜力,促进网络文化、文化中介、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文化服务业的壮大发展。积极创建文化产业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体系。深入研究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壮大农村文化服务业的网络体系。加快编制《绵阳教育服务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倾力打造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充分发挥我市基础教育优势,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推进在绵高校、职业学校和股份制学校发展吸引更多的外地学生到绵阳就读。加快建设职业教育新区和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以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以相关院校和合作企业为载体,努力打造机制创新、校企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集团,鼓励职业教育机构积极为本地企业培训人才。加快在绵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服务门类,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效益。
4、商贸流通业。加快编制《绵阳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修订和完善《绵阳科技城商业网点规划》,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专卖店等现代流通组织,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市场服务体系灾后重建,推进“专业市场群”的集聚发展,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立健全国家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服务网络体系。深入开展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和早餐工程、主食配送中心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商贸企业大集团、大公司进驻绵阳,培育本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的发掘和培育,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市场运行检测体系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加强商品流通市场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安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