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卫生局、残联:
随着我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残联等部门不断加大残疾人法律救助力度。针对被侵权的贫困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机构积极提供无障碍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司法救助。残联提供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转介与咨询服务。
今年,我市被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门联合授于全国首批56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城市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甬党〔2009〕15号)和
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09〕10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做好残疾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我们联合建立了宁波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现予印发。希望你们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尽快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切实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对各地残疾人法律救助机构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组织督查。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宁波市人民检察院
宁波市公安局
宁波市司法局
宁波市民政局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宁波市教育局
宁波市卫生局
宁波市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全面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
我市现有35.5万残疾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6%,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宁波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把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他们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为困难的群体。残疾人的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残疾人的法律服务需求还不能得到充分有效满足,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依然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一项根本而长远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