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纳米材料。鼓励发展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硅、纳米无机陶瓷涂料、纳米金属、纳米碳酸钙、纳米抗菌剂等纳米粉体,以及纳米纺织功能助剂、纳米改性环保水性涂料、纳米改性塑料/橡胶、纳米稀土永磁材料、纳米电子功能陶瓷、微纳光电子材料等纳米材料。
3、纺织新材料。鼓励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以及高档绒类面料、弹性面料、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高档经编面料及花边等产品。加快腈纶多功能、差别化纤维品种开发,提高氨纶优质化、差别化,扩大丙纶、维纶等在非纤领域的应用。建成从纤维材料、纤维加工到应用开发的新型产业链,开发经过涂层、贴合、复合后的纺织品,大力发展在汽车、医疗等领域应用的纺织品,促进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4、高性能金属材料。依托磁性材料、特种钢材、金属薄板、无铅焊料和有色冶炼等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拓展应用领域,鼓励发展钕铁硼和钐钴永磁材料、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用高居里温度永磁材料、大功率电梯用高矫顽力永磁体、磁性薄膜、高阵列分排布Pt基磁记录材料、宽频抗电磁干扰材料、磁致伸缩和磁致冷功能磁性材料等高性能磁性材料。鼓励发展电器行业用金属材料以及电子行业用钎焊料、喷金料、金属靶材等。
5、高新能纤维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新材料。发挥橡胶加工业、橡胶密封条、水处理用膜材料和功能性包装材料等产业基础,鼓励发展全系列多规格子午线轮胎和耐高温防腐橡胶密封条等产品。在水处理用膜材料方面,鼓励发展反渗透膜及其相关的膜组件和工程应用,扩大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超纯净水等行业的应用。在功能性包装材料方面,鼓励发展高阻隔多功能性塑料包装膜、薄壁容器,开发新型降解包装材料,发展聚乳酸包装薄膜,研发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发展以废弃塑料为原料的塑木复合材料。推动碳纤维的产业化,提高碳纤维的应用水平。
(三)培育发展的新材料产业
1、生物医用材料。积极培育发展组织工程材料、药物缓释材料、骨修复材料和生物活性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
2、海洋工程材料。结合浙江省建设海洋大省的目标,培育发展海工混凝土与混凝土外加剂、海工钢筋防腐材料、海工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海工修复材料等海洋工程材料。
3、轨道交通材料。培育发展车厢用新型隔音降噪材料、车厢内装饰材料及结构件、高速铁路用轨道及地基材料、声屏障材料、高速铁路用安全显示及警示用材料等轨道交通材料。
四、杭州市新材料产业布局
立足杭州市新材料产业现有基础,按照有利于新材料工业适度集聚、产业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科教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要求,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为载体,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各功能区域的导向性规划,适时调整,滚动发展,逐步形成新材料产业高度集聚,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定位分工明确,特色明显,相互依托,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结构。
(一)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等,规划建设大江东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建成国内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区域为萧山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高新区(滨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及相关区、县(市)。
(二)特种新材料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磁性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包装材料。重点发展区域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萧山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临安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开发区等。
(三)有机硅材料产业基地
进一步扩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规模,积极发展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重点开发附加值高、应用广泛的含硅新材料,加快扩张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区域为建德市(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临江工业园区、余杭创新基地等。
(四)光通讯材料产业基地
发挥“国家(富阳)光纤光缆产业园”优势,打响“浙江光谷”品牌,做大做强由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元器件、数据电缆、通信器材与设备等组成的光通信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区域为富阳富春高新技术产业园、临安临陇高新技术产业园等。
(五)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以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重点,发展单晶硅-抛光片、外延片-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测试-后封装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及封装材料、光刻胶、超净高纯试剂、特种气体等电子化学品。重点发展区域为高新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萧山经济开发区、钱江开发区等。
(六)绿色建材与节能建材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新型节能建筑玻璃、新型建筑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重点发展区域为临江工业园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含仁和基地)、临安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等。
(七)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性能、低污染、低消耗的特种金属材料、钢构件、金属板材、粉末冶金制品等,培育特色高新能金属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区域为萧山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前进工业园区、建德经济开发区。
(八)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
以现有纺织化纤产业为基础,依托中国(国际)化纤产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进一步推进纺织化纤产业的聚集和技术提升,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化纤制造与研发基地。重点发展区域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淳安县等。
五、杭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发展杭州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意义,把培育与发展新材料产业作为杭州市“工业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发展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优势、实现重点跨越。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综合运用土地、财政、金融等政策,合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积极争取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省产业发展计划,在土地供应、环评审批、资金融集等方面获得支持。整合现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要素和资源,引导项目向合适区域集聚发展,逐步形成开发区适度错位、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强化财政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激励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导向政策。落实国家在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已出台的税前抵扣、税收减免、资产折旧等优惠措施。
加强政府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效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基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和市政工程建设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持,建立自主创新新产品认证制度、认证标准和评价体系,按照“同等优先”原则引导财政性资金优先购置在杭企业自主创新的新材料产品。在某些重点新材料发展领域,如绿色与节能建材、太阳能光伏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等,要通过政府采购和市政建设中的应用示范工程体现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持。
(三)融通资金渠道,缓解融资困难
建立多渠道科技投融资新机制,尽快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银行资金作支持、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投融资的格局。充分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招引实力强大的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工作,增强投资信心。
(四)合理规划,确保土地供应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倾斜,切实保障新材料产业发展用地。通过改造、拆迁、整合、提升等途径,加强土地集约开发利用,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对现有厂区进行土地资源的挖潜利用。进一步发挥新材料产业园区的聚集功能,吸引新建项目向园区集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各类园区建设布局和建设规模,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加大园区投入,集中建设供电、供水、环保等园区公用设施和标准厂房,通过产业的集聚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五)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以浙江大学等在杭高校为依托,建设一批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为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技术跨越提供支撑。加强新材料领域所急需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创新性活动,以科技计划项目为钮带,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培养一批专业团队。
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创新载体,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研究和工程化研究,提高产业基地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集成国内外科技资源,推进新材料科研成果在杭州产业化。以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和浙江大学材料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加强新材料研究开发平台的建设,搭建行业技术中心、专业检测机构、标准化信息系统等区域共性创新平台。加快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管理等共享设施和中介服务,增强孵化功能。
(六)坚持增量推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