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产业领域狭窄,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杭州新材料产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材料、光通信材料、分离膜材料、有机硅材料等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纳米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相对较少,缺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与其他行业相比,杭州新材料行业的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中低端产品的中小企业占据了大多数,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集团寥寥无几。据不完全统计,企业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占到了30.9%,500人以下的企业占到了78.2%。由于新材料企业规模偏小,与国内外相关的大企业,尤其是一些跨国公司直接开展竞争,往往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此外,由于新材料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以及高端人才缺乏等因素,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是产业集聚度较低。国内新材料发达的省市大都依靠集聚效应,依托新材料基地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江苏、上海、北京、攀枝花、武汉、宁波等省市都已经建立起国家级新材料行业的生产基地,发展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杭州新材料行业和其他先进省市比较,差距比较大。除了富阳的光纤光缆、建德的有机硅、萧山的纺织纤维产业带外,杭州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新材料集聚区,新材料企业地域分布比较散,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集聚,也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和产业带。
三是政府主导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杭州市尚未形成富有特色的规模化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政策支持不够突出。为有效促进杭州市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杭州市应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完善产业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二、杭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突出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特点,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追踪当代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加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杭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形成企业高度集聚、技术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多元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杭州市新材料产业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二)基本方针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为指导,结合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杭州新材料产业。各区、县(市)要结合当地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区域特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各自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引导新材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利用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营造产业政策环境、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化示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三力合一”。
3、开放合作,集聚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内外新材料产业与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扩大招商引资,利用全球化机遇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基础,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规模。引导、创造和优化集群发展环境,加快产业融合和集聚,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加快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促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4、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导企业成为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新材料产业的全面升级和结构的全面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以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争取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做大做强、做专做精的战略目标。
5、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培养一支新材料的高素质和高技术人才,为新材料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推进新材料技术在研发、转化、产业化等环节的有机衔接,使区域实现由单一的生产制造基地向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功能转变,提升杭州新材料产业对外辐射功能。
(三)发展目标
以提升杭州市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立足杭州新材料发展现状,建立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组织体系、投融资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瞄准世界新材料产业前沿科技,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方位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行业整体竞争力,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产品,创建一批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重点技术创新中心,努力建成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到2015年,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销售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2家,销售产值超50亿元企业3-5家,销售产值超10亿元企业15-20家。建成省级以上新材料领域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0家以上,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生产装备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和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材料产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质量控制、应用开发的人才队伍。
三、杭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顺应国际国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立足杭州在有机硅材料、光通信材料和纺织新材料等产业优势,以及重点培育的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半导体照明(LED)、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抓住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基础材料转型提升的内在要求,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材料、有机硅材料、光通信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产业,鼓励发展绿色建材与节能建材、纳米材料、纺织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新能纤维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新材料等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用等生物基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轨道交通材料、海洋工程材料等产业,将杭州市打造成国内新材料产业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以优势产业集群为支撑,特色园区为平台,骨干企业为核心,特色产品和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产业和企业空间转移与高度集聚,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密切协作,互动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及孵化主要向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新材料产品的产业化和重大投资项目主要向江东工业园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以及各区、县(市)经济开发区集聚。
(一)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
1、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材料。尽快做大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规模,打造新能源产业链,重点发展太阳电池用大直径(6-8英寸)硅单晶片、硅太阳电池及组件、新一代太阳能薄膜电池,关键制造设备、材料与器件,太阳电池用超白玻璃、背板材料,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产品等产业。
2、有机硅材料。依托杭州有机硅单体生产优势,进一步扩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规模,完善配合技术和添加剂等技术,提高通用型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的长期耐高温性能和力学性能,拓展应用领域。应用交联方式、聚合物改性、加工技术等共聚和共混等现代应用技术,开发和生产硅橡胶和有机硅改性的高分子材料。积极发展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重点开发附加值高、应用广泛的含硅新材料,构筑有机硅产品产业链,建设国内有机硅产品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3、光通信材料。重点发展以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制造、以精细加工组装为特色的光电元器件等光信息传输材料和光通信器件,发展大容量光传输设备和光接入网设备,做大做强由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电元器件、数据电缆、通信器材与设备等组成的光通信产品产业链。
4、半导体照明材料。大力扶持半导体照明芯片、器件以及应用领域的自主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完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重点发展功率型LED芯片、功率型LED器件封装用关键配套材料、白光LED用荧光材料、功率型白光LED封装、LED灯具系统设计及应用产品、太阳能/LED结合的照明产品、LED检测设备和标准等,积极争取认定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5、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以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单晶硅-抛光片、外延片-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测试-后封装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我国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契机,重点发展直径8-12英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单晶硅、6-8英寸抛光片和外延片、陶瓷基片以及封装材料、光刻胶、超净高纯试剂、特种气体、高密度引线框架、内引线等,形成集成电路配套材料产业链。
(二)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
1、绿色建材与节能建材。加快发展新型绿色建材和推广建筑节能,以国家行业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浙江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绿色建筑标准》为依据,以65% 建筑节能为目标,推动以节能、健康为特征的绿色与节能建材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防水保温隔热材料、新型节能门窗、环保型功能建筑涂料、节能型玻璃深加工产品、高性能建筑陶瓷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