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事故预防工作措施得到强化。一是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把好安全生产源头关、准入关。二是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到位。各县(市)区认真贯彻执行《宁波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做到每个重大危险源每年现场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并按要求建立完善管理台帐。三是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大部分县(市)区和部门(单位)及时修订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四是严肃调查各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辖区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认真组织调查,严肃责任追究,事故结案率为100%。五是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安。进行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等多个在用业务系统的优化升级;海上渔船实时监测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渔业船舶实时动态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GPS卫星定位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加强了重点车辆监管;危险化学品槽罐车防泄漏技术成果在江北得到全面推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
一是基层安监机构队伍建设不平衡。一些安全监管任务比较重的乡镇(街道)尚未单独设立安全监管机构,有的安监站所专(兼)职人员年龄偏大,人数偏少。
二是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比较滞后。从检查情况看,有的县(市)区政府应急预案中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未及时更新,有的乡镇(街道)应急预案未及时发布,生产经营单位中,高危行业和规模较大以上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比较好,但大部分小型企业应急预案未制定、未备案或未开展演练。
三是隐患排查治理不够深入。有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存在走过场现象,有的排查率、一般隐患治理率偏低。一些县(市)区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录入还不够完整,企业排查自主填报率比较低。
四是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依然存在。从检查情况看,一些企业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情况,有的企业负责人未经过安全生产培训。2009年发生的工矿商贸企业事故中,肇事人员中有六成左右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有4起事故存在无证上岗现象。
三、考核结果
经各方面综合考评,市安委会确定 38家单位为优秀单位,3家单位为良好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