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台项目提升与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要做大做强对台项目,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促进旅游开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我市的对台文化。
(五)人才队伍建设(2008-2010年)
以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为依托,各县(市、区)要培养和建设一支从事漳州文化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工作的专业队伍。着重挖掘、培养各方面的传承人,形成相对完整的传承人体系,让一批乡土文学家、艺术家脱颖而出。
1、保护现有文化传承人。认定、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单位;制定各级各类传承人标准;制定传承制度、机制;开展师徒传承、团体传承、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建立传承人经济资助制度;建立项目活动赞助制度。
2、培育新一代文化传承人。完善乡土教材,扩大普及面,在幼儿园推行闽南童谣和游艺教学;小学增加传统艺术、传统技艺课程;中学开设闽南民俗、乡土文化等文化课;与大中专院校联办,开设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文化技术专业。
3、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高校与地方联合培养研究型人才,设立闽南学学科方向,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就读。探讨、扩大与具有学科研究实力的高校合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培养闽南学学科方向博士生。
(六)环境修复与优化(2010-2020年)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环境修复与优化主要是提高群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参与,在保护实验区内试行灵活有效的改革措施,培育一个有利于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营造一个尊重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中优化传统的文化生态,拓展适应新时期发展条件的文化活动空间。
1、打造各地文化品牌。主要是利用民间节庆和民间信仰复苏民俗环境,优化文化生态,适时举办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市直:设立民间戏剧节、民俗文化节;举办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
芗城区:灯谜艺术节
龙海市:保生大帝文化节
漳浦县:民间剪纸艺术节
云霄县:开漳文化节
东山县:关帝文化节
诏安县:书画艺术节
平和县:三平祖师文化节
南靖县:土楼文化节
2、广泛宣传发动,扩大影响。开展漳州闽南文化普及宣传活动,组织以传承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团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巡回展演;印制一批反映漳州文化内容的提纲、宣传单、展板、画册等,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载体进行传播;编辑出版一批漳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丛书和杂志。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