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业务人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胜任防艾工作岗位要求
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知识培训和举办本级培训活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以明显提升。在工作中,能结合实际,设计印刷宣传教育材料;能够筹备并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分片包干,明确目标,深入娱乐场所开展高危行为干预;与公安司法等监管场所协调,开展羁押人员筛查;完成感染者的追踪、随访,定期开展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创造条件,设立VCT室,开展目标人群的自愿咨询和检测工作;注重本地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和现场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到位时间较晚,二次分配欠合理,使用率不高,挤占情况严重,管理不规范
一是到位时间晚。2007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经费省级经费8月到位,市州在2008年10月到位,由于市州卫生局对本级和县区要进行二次分配,县区经费到位多数在12月,个别县到今年3、4月才到位,截至这次督导时,仍有部分单位经费还没有到位,如肃州区、合作市仅到位9000元。
二是分配欠合理。市州级没有充分考虑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求、重点领域、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规模、需覆盖的人口数量、工作实施主体等因素,对重点地区没有给予倾斜,如平凉市、肃州区、甘南州、临夏州疾控中心所获得的中央转移经费分别为2.9万元、3.63万元、 3万元和2.95万元,远远低于全省其它市州和市级所在地的区的水平,开展工作少甚至未开展工作的县区的经费与开展大量工作的县区经费相同。
三是资金使用率不高。除个别市州和县市区用完中央及省级经费外,绝大部分单位资金使用率不高,总体使用率不足50%,有些单位使用率只有20%或更低。
四是挤占专项经费情况严重,不合理支出太多。很多单位将专项经费用作一般事业性支出,如汽车油料费、修理费、保险费以及聘用人员工资等;有的将单位实验室所有化学试剂、消耗品、设备购置等全部用专项经费支出;有的将单位普通门诊所需的材料,如X光片、培养皿、硝酸银、亚西酸钠、甲酚红、PH精密试纸、尿11项试纸等用艾滋病专项经费支付。甚至还有将单位的水电费等也列入艾滋病账目中冲销。
五是专项经费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单位的艾滋病专项经费没有设立专门的账目,更没有明细表,与其它行政事业性支出混在一起报账。由于记账凭证没有证明资金支付的附件,因此根本无法查找专项经费的实际用途。许多上级单位各项资金合并拨付,无法搞清到位的专项经费究竟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