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沪教委基〔2010〕6号)
各区县教育局,有关局、公司教育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本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学生学习经历,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现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委基础教育处。
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
2.上海市社会教育资源名录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附件1: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和“丰富学习经历”等课程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进一步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协调和融合,结合本市二期课改的推进实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现制订本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本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和课程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现状,拓展中小学教育实施途径,培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加强对青少年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上海深厚的社会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促进上海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多元化、层次化和网格化建设,增强其对青少年联系实际进行学习活动的互动性与教育性。探索和建立社会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使具有育人功能的社会教育场馆成为本市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课程学习、进行社会实践的最佳场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