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包装标识。根据不同农畜产品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对包装上市的农畜产品,要标明产地和生产单位,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产品,要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予以正确的标识或标注。
5、市场准入。在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农畜产品自检制度。产品自检合格,方可投放市场或进入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销售。无论是生产基地还是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都要自觉接受和配合检测机构的检测检验,接受执法单位对不合格产品依法作出的处理。
(二)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五个体系
1、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是农牧业“三品”发展的基础,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各旗市区要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制订农畜产品生产、检测等相关标准,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作为农牧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加强推广和指导,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带动”的农牧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以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推行农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
2、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农畜产品市场监管的技术支撑。各旗市区要根据《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本辖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农业部、自治区、市和本级财政支持,不断完善检测体系网络,全面提高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市农畜产品检测中心要切实加强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检测技术水平。2009年,各旗市区必须成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管机构,要单独核定编制、人员,保证旗市区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管机构必要的经费。督促和引导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建立自律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各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的监测监管,按规定及时发布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3、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农牧业“三品”认证力度,特别是要加强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要以“三品”生产基地认定和标识认证为基础,积极推行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认证和管理工作。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大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的名牌农畜产品,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