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

  强化城市管理。坚持建管并重,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促进城市管理向数字化、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有机废弃物处理等设施建设,积极采取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实现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全面推行“事权下放、重心下移”的市政管养机制,进一步提高道路、绿化、环卫等市政设施管养水平。

  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认真贯彻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南京都市圈,深入推进宁镇扬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大力推动交通体系区域性共建、公共资源区域性配置、产业区域性分工。强化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都市圈产业、交通、旅游、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接,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积极推进都市圈高速公路收费站整合、公交IC卡互联互通及禄口国际机场城市候机楼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强宁镇扬合作发展步伐,推动区域内资源要素整合,发挥同城效应。

  (五)推动郊县发展转型跨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坚持工业第一方略,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服务业以及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要根据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和对郊区县不同区域要求,加强统筹、分类指导,形成特色、共同发展。统筹市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大力提高郊区县社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以乡镇和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加速郊县工业化、城市化,要进一步加大向郊区倾斜、向农村倾斜的支持力度,加快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实现郊县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大跨越。

  推进城乡产业对接。培育 10 个以上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企业集团,100 个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企业,30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 2012 年,全市郊县打造一批百亿元、千亿元级的工业园区,郊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5年,郊县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55%以上。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江南江北、主城新城、近郊远郊空间布局结构,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居住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以实施农村实事工程和城乡结对帮促为抓手,以示范村建设为先导,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跨江、跨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衔接主城道路框架,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实施六合至江都、浦口至仪征、溧水至马鞍山等高速公路和省道246建设,以及芜申线高溧段运河改造项目。加快规划建设 S1 线、禄口机场-溧水、高淳县城市轨道快线以及纬三路过江隧道、过江轨道快线。加快滁河防洪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长江水引流工程,解决六合、溧水、高淳“一区两县”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延伸拓展公共交通服务范围,2012年实现公交村村通。注重人文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做优做美城市绿色生态圈。

  完善郊县发展政策。加快破除束缚郊县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认真落实中央“三个明显高于”和省委“三个大幅度”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放活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科学界定近郊、远郊区域范围,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政策。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城乡统筹就业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更高层次、更大力度上推进农业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政策,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六)推动民生改善,大力实施惠民富民工程。进一步贯彻中央“五有”要求,鼓励创业致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公共产品供给,谋划一批实事工程,努力保障城乡群众就业、就医、就学、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困难群体住房等方面的需求。

  充分保障就业。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被征地农民等困难人员就业。2010 年至 2015 年期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农村零转移家庭,有就业愿望、有劳动技能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超过75%。确保当年毕业生就业(就学)率达到90%、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