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中医专科、中医临床示范专科、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级中医院在加强综合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势突出的专科,不断巩固和扩大肛肠、骨伤、针灸、妇科、儿科、中风、肺外结核等特色专科的优势。争取通过5年的培育,全市再建1-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3-5个省级重点专科(示范专科),2-3个国家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新建5-8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
四、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十)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坚持面向临床、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需求,组织全市多学科的研究队伍,通过学术、技术、理论创新,积极开展对中医药临床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学术研究,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疾病防治能力。对疗效确切的老中医经验方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加快研制开发中药新产品、新剂型,推广中医药科研成果,开拓中医科技服务渠道和技术市场。
(十一)切实做好中医药继承发展创新工作。在认真总结前三批师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启动第四批师承工作。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既认真总结继承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丰富经验,又要勇于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十二)大力加强中西医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中西结合学科的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以临床研究为重点,抓住临床重大及难治性疾病防治的关键,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深入探索中西医的结合,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十三)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促进中药企业资源、人才、技术有机结合,打造中药制造“名厂”和中药经营“名店”。促进医、产、学、研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安全、有效、可控的创新药物,推动中药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强重要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提高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定期遴选中医药领域优秀人才进行重点资助,通过进修、跟名师、学经典等途径,造就一批在全省(国)中医理论功底扎实、现代知识丰富、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承担中医药重大科研任务,开展疑难杂症攻关,建立我市中医药人才高地,引领中医药学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