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率先建成覆盖城乡、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旅游文化服务业、会展业、动漫业等文化产业,制定和实施《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重点培育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优文化发展环境,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强化文化领域管理,完善文化发展政策法规。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高级职工技能人才的培养;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和专项救助制度。加快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稳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协同上海市、江苏省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制度。加强外来人口服务和管理,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逐步实现区域流动人口劳动就业、子女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与常住人口享有同等待遇。
(十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机制优势。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投资项目审批联动机制,推行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制和限时办结制,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优化政策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运用多种有效方式,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借鉴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快推进我省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要素保障改革,探索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退出机制,形成有利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体制机制,完善水、电价格调节机制,实施污水处理收费及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快地方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发挥对“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导作用;支持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推动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加快区域市场化进程,共同建立统一开放的产品、技术、产权、资本、人力资源等各类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长三角相对统一和规范的政策法制环境。
三、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