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水、丸)。
(二)中期
1.毒热壅肺:高热气促,咳嗽频作,甚则胸痛,咯吐黄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常用药:麻黄、杏仁、生石膏、黄芩、蚤休、鱼腥草、虎杖、葶苈子、法半夏、甘草。
胸痛咳嗽有痰加瓜蒌皮、黛蛤散、浙贝母,或服鲜竹沥、猴枣散。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痰热清注射液。
2.闭证:壮热,神昏谵语,四肢抽动,口噤,项强,二目上视,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常用药:羚羊角粉、钩藤、黄芩、连翘、丹参、竹茹、贝母、石菖蒲、郁金、远志,加服牛黄清心丸。
昏迷痰多加胆南星、天竺黄。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热毒宁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
3.脱证: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青紫发绀,呼吸困难加重,额汗不温,四肢厥冷,烦躁不宁,右胁下肝脏肿大,舌淡紫,苔薄白,脉微欲绝。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制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
气阴两竭者加生脉散,面色口唇发绀、肝脏肿大加当归、红花、丹参。
中成药:参脉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三)恢复期
1.肺胃阴伤:低热,盗汗,面色潮红,口唇樱红,干咳无痰,舌红而干,苔光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南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石斛、桑叶、地骨皮。
低热起伏加青蒿、鳖甲,久咳者加百部、诃子,食欲不振加焦山楂、莱服子,汗多加龙骨、牡蛎。
中成药:生脉口服液。
2.肺脾气虚:低热起伏不定,面色苍白无华,动则汗出,咳嗽乏力,胃纳不香,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滑,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陈皮、五味子、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