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节能技术、碳吸收技术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开发、引进和利用,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广泛参与、共同行动的原则。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行动。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企业应发挥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的主体作用,公众应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意识,逐步建立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生活方式。
三、目标
总体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较大增强。
(一)到2010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有所下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到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所提高。具体指标为:全省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1.4吨标准煤下降到1.12吨标准煤,下降20%,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新增水电装机80万千瓦,新增户用沼气池150万个,畜禽养殖大中型沼气工程5000处,动工建设一座核电站,做好2-3个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 70%以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6.4%,森林蓄积量达到4亿立方米;建设高标准农田33.3万公顷,改造中低产农田66.7万公顷,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达到80%以上;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00立方米以内,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城市防洪标准达标率65%,达到设计标准除涝面积50万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森林面积比重达到40%,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6.1%;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0平方公里。
(二)到201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0年有所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具体指标为: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有所下降;新能源 (不含水电,含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达到20%以上,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以上。
第四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抓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强本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两方面的工作,确保实现本方案提出的目标。
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一)加快产业升级,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推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农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部门要分解落实任务,抓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专业化基地,培育核心企业,着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环保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长11%,到201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 41.5%,高新技术产业对增长的贡献率达15%以上。
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增长。新上重化工项目的能耗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或国际先进水平,抓紧出台限制新建高耗能项目的具体措施,严把土地、信贷两道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建立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与当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认真落实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高耗能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方面的政策规定,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对高能耗企业实行差别电价,进一步提高差别电价标准。
淘汰落后产能。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纸、食品等行业落后产能,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实行“上大压小”政策,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的目标。要限期淘汰5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造纸生产装置、年生产能力3吨以下的炼铟企业、3200千伏安以下的矿热电炉、4万吨以下的硫酸生产装置、200吨以下的炼铅生产企业以及没有规范化堆渣场的电解锰企业。
(二)强化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着力抓好工业重点行业节能。突出抓好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学、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确保年耗能4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03家企业“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114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落实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开展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电力工业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燃煤火电机组,积极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电网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优化无功配置,合理调配电网运行,减少线路和设备损耗。钢铁工业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高效化,提高余热、余压利用水平。有色金属工业大力推广新型高效选矿设备应用,推进磨矿工艺自动化,积极推广冶炼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降低采、选、冶各个环节的能耗水平。石油石化工业提高石油炼制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乙烯生产原料结构,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和石油焦气化燃烧技术,采用能量系统优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烧器及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化学工业采用先进节能工艺和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转化效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推行以洁净煤或天然气替代原料油改造。建材工业重点发展日产熟料 4000吨及以上规模先进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鼓励企业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污泥等生产多品种水泥。陶瓷行业淘汰倒焰窑、推板窑、多孔窑等落后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采用洁净气体燃料烧成工艺。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