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五)推进科技创新,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合作。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实施了“2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与产业化”、“极端气象灾害预警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等省重大科技专项,加大了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了一批重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此外,我省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合作,目前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CDM项目有121个,其中在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的有41个,项目成功实施预计每年可减少排放温室气体11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六)加强防灾减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有关实施细则,防灾减灾逐步规范化、法制化。积极开展了大江大河、病险水库、洞庭湖等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制度。完善了水文站网和预报系统,加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深入开展气候灾害和地质隐患调查,建立了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病虫灾害等灾害的应急预案。
  (七)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2007年人口出生率为11.83‰,自然增长率为 4.98‰,分别比1990年降低12.1和11.72个千分点,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省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少生近3000万人,对缓解人口增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挑战


  气候观测表明,湖南以气温升高为代表的气候变化已成事实,其产生的影响涉及面广,利弊并存,以不利影响为主。随着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一、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与趋势
  (一)气温明显升高。1961-2007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升高0.7℃,其中洞庭湖区升温0.9℃;升温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升温幅度达1.1℃。据预测,未来40年我省气候将进一步增暖, 2011-205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与1961-1990年30年平均相比将升高1.3℃。
  (二)降水量时空分布发生变化。春、秋季降水量在减少,夏、冬季降水量增多,导致我省旱季更旱、丰水季节雨水更丰。据预测,我省 2011-2050年平均年降水量与1961-1990年30年平均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增、减变化频繁,最大增、减幅度分别达20%、15%。
  (三)极端气象灾害增多。洪涝灾害趋多趋强。1951年以来,全省8次大范围严重洪涝有7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热带气旋对我省的影响加重。根据热带气旋影响造成的暴雨过程强度排位,20世纪90年代之后有6次过程进入前10位;霾成为我省频次增长最快的灾害性天气。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全省年霾日数波动攀升,屡创新高。未来40年受气温升高和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影响,我省洪涝、干旱及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将进一步增加、强度增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将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对农业的影响。一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我省旱洪灾害发生频率增大、强度增强,直接造成农作物产量减产严重。近10年(1998-2007年),我省因洪涝灾害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较前 10年增加6.5万公顷,粮食减产量增加0.9亿公斤;因干旱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较前10年增加29.5万公顷,粮食减产量增加1.8亿公斤;二是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发生改变,气温升高也使作物的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单产下降;三是气候变化使病虫害和动物疫病有新发和加剧趋势。气温升高,病虫害发育的起点时间提前,一年中害虫繁殖代数增加,造成农田多次受害的机率增高。作物受害程度加重,农药使用量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随之也增加。
  (二)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变化起到了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的作用。一是气温升高引起湿地蒸发量增加,导致湿地干涸、面积缩小,湿地和物种栖息地“岛屿化”和“片段化”程度加重;二是降水变化引起河流径流量变化,导致湖泊蓄水量变化,局部水体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三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使湿地生态系统遭遇干旱、洪水、冰冻等灾害的困扰加大,湿地物种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三)对水资源的影响。由于降水变率加大,洪涝和干旱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强度加大;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加大,加重了河流污染程度,特别是枯水季节,水温升高,促进河流中细菌和微生物繁殖,导致水质下降,从而威胁城市饮用水源安全。
  (四)对交通和旅游业的影响。一是交通安全隐患增大。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影响交通安全的强降水日数、雾霾日数在增多,冰雪天气强度在加重。二是水毁灾害增多。仅2007年全省公路因暴雨引发的水毁损失就达4.94亿元。三是提高旅游业成本,增大旅游业风险。因交通、旅游基础设施非正常损毁几率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遭受人身伤害的可能性增加。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