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推进“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建设。按照“企业建设和运营,政府负责监管和购买服务,社会支持配合”的模式,不断完善“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实现“平安通”与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有效对接,为居家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和紧急支援等服务。
十一、创新慈善募捐机制,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十九)建立高效有序的慈善募捐机制。由民政部门统筹管理慈善募捐活动,制订慈善公益组织管理办法和等级评估制度。制订慈善募捐计划安排和指引,实行慈善公益组织在指定时间、划定区域内开展公开筹款活动,健全畅通的慈善募捐信息通报机制,加强慈善筹款和资金使用的监管,提高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和慈善公益组织的公信力。
(四十)设立“广州市慈善公益金”。整合目前帮扶困难群众的各项资源,将企业、社会帮扶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众的资金,纳入慈善公益金统一管理。慈善公益金由市慈善会负责管理运作,专项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并与政府救助相衔接,形成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并进的良好机制。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慈善公益金年度项目用途。设立“广州慈善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广泛募集慈善公益金。
(四十一)建立慈善公益宣传和慈善荣誉制度。广泛开展慈善公益宣传,市属新闻媒体要组织开展免费公益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组织开展评选慈善之星活动,大力表彰、奖励为慈善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充分发挥市慈善会的品牌效应,积极推广慈善冠名、设立冠名基金、设置慈善箱等做法,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
十二、加大残疾人服务工作力度。提高助残服务水平
(四十二)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协会及残疾人服务组织。依托社区残疾人协会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整合社区资源;依托残疾人服务专业机构或残疾人自助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就业服务、家庭看护、日间托管等帮扶服务,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维护其合法权益,帮助其融入社会。将残疾人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在推动残疾人享有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普惠政策的同时,实行重度残疾人的特惠政策,加大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力度。
(四十三)建立残疾人服务评估、转介、轮候制度。由市残联统一接受残疾人的服务申请,由专业机构对申请人的残疾、机能及技能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根据申请人的能力和需求,转介至合适的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申请人按一定顺序排队轮候。有效实现服务发展和实际需求的相一致,避免服务的不足或重复,优化不同项目和区域间的资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