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 仙塔
| 唐
| 连江县凤城镇仙塔街
| 原系护国天皇寺塔,唐大中三年(849)建。楼阁式仿木石构,八角,二层,高9.2米,建筑面积46.4平方米。塔基须弥座,周边雕刻波浪纹图案及双狮戏球、天马、奔鹿、麒麟等浮雕图案;交接处雕有不同形象力士八尊。塔门朝西,两边立有1.85米高两尊青石雕刻门神等。
| 塔周边各向外延伸10米。
|
19
| 浦城梨岭关
| 唐
| 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
| 唐代始建,明、清时期有维修。现保存关墙残长30米,高3~5米,下宽9米、上宽6.5米;关门残高3.2米,厚6.5米,宽3米。关南侧顶部还保存有营房遗址和两眼石砌圆形水井等。
| 关墙四周各延伸20米和古官道两边各向外延伸10米。
|
20
| 杉关
| 唐、明
| 光泽县止马镇杉关村
| 唐广明元年(880)始建,古称“瓯闽西户”、“闽西第一关”,明洪武三年(1370),沿山脊筑城垣,屏障闽赣之边界。两翼城堞尚存,残存关门城垣厚6.5米,高3.3米;原关门上方 “闽西第一关”石匾尚存。
| 城墙内外两侧各延伸20米。
|
21
| 宝林寺法堂
| 唐、清
| 连江县丹阳镇坂顶宝林村
| 唐大中六年(852)始建,原有13座殿堂,现尚存唐代大殿基础、15根高4.4米的石柱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住持隆悟大师率弟子募缘重建法堂。法堂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面阔七间30米,进深16米。
| 东至唐代张氏墓,约200米;西至降虎峰、石崖题刻,约150米;南至机耕水泥路;北至观音堂后山。
|
22
| 留公陂
| 南宋
| 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坝南村、惠安县洛阳镇陈坝村
| 旧名丰谷陂,俗称陈三坝。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右史留元刚倡筑,最早只筑纵六十步,横一百三十尺,深为横的五分之一,可灌田三千六百余亩,是泉州最早的水库堤坝。明嘉靖十二年(1533),由泉州太守屠倬于陂左筑堤三十六丈,深九丈五尺。后历代均有修葺。附属文物有陂南的明屠公碑块,碑高2.45米,宽0.86米,厚0.15米。
| 东坝外30米,西坝外30米,南北水域各300米。
|
23
| 文明塔
| 南宋
| 龙岩市适中镇仁和村
| 南宋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9.99平方米。八角,空心楼阁式,三合土夯筑。九层,隔层拱门同位,通高23.26米。底层内径4.91米,底墙厚1.64米,周长25.73米,门券正中石碑阴刻“文明塔”,是福建罕见的单体土塔。
| 塔周边50米内。
|
24
| 开元寺祖师塔
| 元
| 泉州市丰泽区北峰街道招丰社区
| 元至元年间(1264-1294)泉州“大开元万寿禅寺”开山住持妙恩禅师建造,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由三座石砌一字排开的球形塔组成。六角形须弥座,束腰正面分别阴刻僧、佛、法字;塔身椭圆形,正面各开一门;塔顶飞檐翘角,葫芦刹。中座藏历代住持灵骨,左右两座分藏众僧灵骨。塔之四周辟有两级平台,并砌有马蹄形墓围。黄守恭墓为附属文物。
| 开元寺祖师塔:塔东南30米、西北20米、西南15米、东北35米范围内;
黄守恭墓:墓东南30米、西北18米至铁路、西南35米、东北65米范围内。
|
25
| 双城城堡
| 元、明
| 柘荣县双城镇
| 双城城堡柘荣上城与下城的统称。上城建于明嘉靖己未年(1559),下城建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下城现存东门(宣寅门)及东边城墙南、北二段,共长226米。上城城墙现存东、西、北面数段,总长度达525.7米。双城城墙临水而建,顶部内设跑马道,外筑女墙,墙厚近5米,高度4.5~10米不等,功能完备,是明、清二代闽东及沿海地区筑城建堡的主要模式。
| 现存城墙前后左右各10米范围内。
|
26
| 华唐阁
| 明
| 漳平市新桥镇义宅村
| 又名观音阁,明成化年间(1465~1487)始建,历代重修。占地面积185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神坛设二层。干阑式建筑,底层竖木柱46根,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阁内顶棚施藻井,斗拱上雕刻有人物、花卉图案,两侧墙壁绘人物山水壁画,极其精美。
| 华唐阁周围200米内及右边山上的神功殿建筑物等。
|
27
| 蒲坂戴氏宗祠
| 明
| 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
| 明成化壬寅年(1482)始建,现仍保存明代穿斗式木抬梁风格。建筑面积673.4平方米,全座由34根大木柱支撑,屋高 5.6米,分前后进。
| 南至前大埕向外延伸10米,东、西、北各向外延伸20米。
|
28
| 新屋下民居
| 明
| 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
| 明正德八年(1513)建,后有修葺。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悬山顶,三落二进,占地面积715平方米。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八柱带卷棚式前步廊,穿斗抬梁式木构架。木构件特别是垂帘柱及雀替的雕刻刀法流畅,做工精细;石门楣阴刻有“绪缵谈经”字样。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
|
29
| 潋城城堡
| 明
| 福鼎市秦屿镇潋城村
| 明嘉靖十一年(1532),为抵御倭寇,朝廷委派官员监建,由王、叶、杨、刘等几个大姓分段建城堡。城堡石构,周长1127米,城墙高5~6米,宽4~5米。垣墙高1.5米,厚1.2米;环城设四座炮台,配备四门炮;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城内有环城路、古街等,水道四通八达;城外有护环城河。
| 城堡内外各延伸10米。
|
30
| 昭明寺塔
| 明
| 福鼎市桐城街道柯岭村
| 梁大通元年(527)始建,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建。位于昭明寺中央,塔高25.6米,空心,六角,为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基座以石块砌成,第一层有外廊,每层屋顶出檐叠涩而成,以上逐层收小。各层正中有佛龛,佛龛内供奉有佛像。塔中空,有楼梯可登至塔顶。底层塔身写有文字,记载本寺田产。
| 塔周边各向外延伸30米。
|
31
| 虎符祖殿
| 明
| 漳平市新桥镇南丰村
| 又名虎岩祖殿、虎符岩,是供奉张法主的道坛。宋代始建,明嘉靖十六年(1537)重建。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结构。
| 四周各向外延伸200米。
|
32
| 濠溪桥
| 明
| 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霞溪村
| 又名河市桥,宋绍兴年间(1131~1162)始建,后毁于火,明隆庆三年(1569)都督俞大猷重建,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顾士琦募造石梁,清康熙年间施韬重建。桥为梁式石桥,八孔七墩,长75.5米,宽3.1米,船形基础。桥旁保存有俞大猷所立的重建濠溪桥碑等明、清石碑三通。
| 东西两侧各25米,南桥头外20米,北至观音宫北墙。
|
33
| 竹贯温氏家庙
| 明
| 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
| 元至正年间(1341~1370)始建,明隆庆二年(1568)至万历三十年(1602)间重修、扩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灰坪、台阶、大门、前厅、天井、后厅、后龙。温兆凤故居为附属文物。
| 沿建筑屋檐滴水线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
34
| 东吴石塔
| 明
|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管委会东埔镇梯吴村
|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始建,仿木楼阁式石塔,七层八角,通高21.54米,底层边长2.11米,以曲折梯道通上层外廊。底层门两旁雕刻武士像,每层各面设龛置佛;须弥座束腰浮雕鸟兽图案,各层塔门石额刻有“祝圣伟望”、“古刹嘉馨”、“海上鳌峰”和建塔纪年等。金鸡庙为附属文物。
| 塔周边各向外延伸30米。
|
35
| 南山马氏宗祠
| 明
| 清流县赖坊乡南山村
| 明万历七年(1579)建,为合院式宫祠建筑,素朴端庄,保持明代建筑风格。由山门、堂前大坪、正堂等组成,面积910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悬山顶、两面坡。
| 四周围墙滴水线各向外延伸20米。
|
36
| 聚奎塔
| 明
| 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
| 亦称奎光塔、聚光塔,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始建,历时二十余年,于崇祯年间告竣,并由时任邵武知县的袁崇焕题写塔额“聚奎塔”三个大字。塔身砖构,六角五层壁边折上式,底层每边边长3.79米,通高27.81米(至塔刹顶部)。塔身上下五层,每层均设神龛,内置砖质神像。
| 塔沿六个方向各向外延伸20米。
|
37
| 星塔
| 明
| 晋江市安海镇安东村
| 郑成功少年读书处。为明崇祯二年(1629)郑芝鹏所建,五层四角,楼阁式实心砖塔,边长2.4米,高16.6米,葫芦形塔刹。三层西面嵌明崇祯十六年郑芝鹏撰《重建星塔小引》碑1通,四层嵌“星塔之塔”刻石。
| 塔周边各向外延伸20米
|
38
| 青云塔
| 明
| 泰宁县朱口镇朱口村
| 明崇祯五年(1632)始建,仿楼阁式。砖石木结构,七层八面,高21米。基座花岗石砌,直径10米,每面边长3.9米。塔身各层上部用角牙砖叠涩出挑,承托石塔檐。塔内壁嵌有石阶踏步,每层设一龛、一门。各层有“青云塔”、“珠溶吐奇”、“云峰耸翠”、“中天主柱”、“慈光普照”等榜书题识,以及明兵部少保尚书李春烨题写并加盖印章的“大行般若”石刻匾额。
| 塔周边各向外延伸 25米。
|
39
| 洋塘梁氏宗祠
| 明
| 光泽县崇仁乡洋塘村
| 明崇祯七年(1634)建,保持明代祠堂建筑风格。两进合院式,由门楼、门厅、正殿、后殿等组成,面积360平方米。五山式砖构门楼,正殿前檐卷棚轩,后殿置神龛。
| 祠堂四向山墙外延伸50米。
|
40
| 三元塔
| 明
| 上杭县中都镇永联村
| 明天启七年(1627)建,由巡道朱大典捐资倡建。砖木结构,七层八角,高20余米,内有木梯相通,层层开窗,可俯瞰汀江和杭城风貌。抗日战争时期,塔顶被日军飞机炸毁一角,塔身至今基本完好。
| 塔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41
| 白礁王氏家庙
| 明~清
| 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
| 明永乐十年(1412)始建,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27.48平方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由前殿、大殿(世乡堂)及左右厢房组成。
| 围墙四周向外延伸10米。
|
42
| 中湖宗祠
| 明~清
| 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
| 又称曾氏始祖大宗,明弘治壬子年(1492)始建,明、清、民国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前有大埕和照壁,主体为前后两落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两侧护厝,规模宏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
| 祠前埕向外延伸10米,后至后花台外5米,左右至两侧护厝外檐滴水向外延伸10米。
|
43
| 侯山宫
| 明~清
| 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
| 前身为敦和宫,因明正德九年(1514)书法家凡允临题匾“侯山玉壁”,故改名侯山宫。现存建筑保持清代风格,由门楼、大殿和左侧碧云室组成,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侯山李氏第十三代孙李创早期渡台,清乾隆二十年(1755)回乡奉玄坛元帅到台设坛建庙,仍以“敦和宫”为名;而后以供奉玄坛元帅的宫庙在台湾逐渐扩散,现已达二十多座。
| 东至西林小学围墙和西林村委,西至大坂路,南至侯山宫门楼向外20米,北至侯山宫后滴水线向外20米。
|
44
| 扶摇关帝庙
| 明~清
| 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
|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始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光绪十年(1884)两次重修。依山而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两进,面阔五间;主殿前檐石柱,是清光绪十年扶摇村的台湾杨氏乡亲从台湾捐资定制的。附属文物主要有瑶山顶部明代寨堡镇安寨、山麓13座陶窑遗址等。
| 扶摇关帝庙: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镇安寨:寨墙外侧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
45
| 建瓯通仙门
| 明~清
| 建瓯市建安街道仓长路
| 为建瓯现存的四座古代城门之一。城墙高8.5米,拱形门孔高4米,进深23.85米,正面门洞上方石匾额上阴刻楷书“通仙门”字样,为清乾隆壬子年(1792)重修时所题。
| 南至松溪河边,东、西、北三面各向外延伸20米。
|
46
| 聚精堂
| 明~清
| 南靖县奎洋镇上洋村
| 系庄氏祠堂,明代始建,主建筑为两进,前有照壁,背面有大片的护坡和风水林,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
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18根圆方金柱对联均以“聚、精”开首;梁架满绘彩画,出自清末著名国画家宋赞周之手。庄亨阳墓为附属文物。
| 聚精堂:四周向外延伸20米;
庄亨阳墓: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47
| 长汀客家宗祠建筑
| 明~清
| 长汀县汀州镇
| 由新新巷家祠群、林氏家庙、赖氏坦园公祠、刘氏家庙等组成。其中新新巷家祠群由曾宅、郑氏家庙、罗氏家庙、傅氏家庙、赖氏宗祠等五座家祠家庙组成,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府第式建筑,横跨新新巷及中心巷,总占地面积近3000余平方米。林氏家庙,清代建,整体建筑由前空坪、门楼、门厅、天井、正厅、横屋、后花台、后排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赖氏公祠,系明代建筑,清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刘氏家庙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48
| 崇仁裘氏民居
| 明~清
| 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
| 明末清初建。面积1512平方米,大门八字形,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五进五开间,进门小天井前照壁上额砖雕龙、凤及松、鹤、竹、瓶等图案,木构件雕饰题材丰富。
附属文物裘氏宗祠,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面积340平方米。砖石构,四柱三间,八字形牌坊式门楼。三进厅,门厅设屏门,顶饰藻井。
| 裘氏家祠、裘氏老宅四周封火墙各向外延伸60米。
|
49
| 谷城宫
| 明~清
|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水南村
| 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谷城梅雪”,亦称谷城祖庙。北宋始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毁于倭乱,明崇祯间(1628~1644)由林贽鼎建,清代重修。建筑坐东朝西,前后三进,占地面积2606平方米。与台湾苗栗县乾富宫结为姐妹宫庙。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50
| 福全所城
| 明、清
| 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溜江村
| 福全所城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为防倭寇而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现存夯土城基遗址长约2000米、宽5米,南北水关各一个。城内的无尾塔,为三层四角实心石塔,残高8.6 米,底边长3.4米。有明代摩崖石刻九处;留从效庙为宋代始建,民国重修,祀广泽尊王,庙内有宋代覆盆柱础、石门墩、方首石栏杆望柱、界石碑等。
| 福全城墙遗址:福全城城墙遗址两侧各10米;
无尾塔:塔四周各50米;
福全城石刻:崖刻四周各50米,城内马槽,碑记均纳入保护;
留从效庙:四周向外延伸10米。
|
51
| 平海卫城隍庙
| 明、清
| 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
| 明洪武二十年(1387)始建,历代重修。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由外埕、里埕、鼓楼、山门、甬道、正殿、后殿等组成。山门后檐沿用宋代梭柱和覆盆柱础,左右阙状墀头墙、抱鼓石和正殿木柱等为明代原物;山门和正殿木构为清初复界后重修的原构;后殿为清末重建。附属文物平海进士坊,为明代原构。
| 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52
| 五通宫
| 明、清
| 诏安县霞葛镇五通村
| 明永乐元年(1403)始建,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康熙十八年(1679)扩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式。现台湾五十余处五通宫,皆以诏安五通宫为祖庙。
| 南至庙埕外10米,东、西、北各向外延伸20米。
|
53
| 南山寺及南屏书院
| 明、清
| 云霄县莆美镇莆南村
| 南山寺又称莆美岩,面积约4500平方米。明弘治年间(1488~1505)始建,后多次重修;坐西南向东北,主体面阔五间,为悬山顶燕尾脊建筑。寺西侧的南屏书院,清光绪二十年(1894)为纪念林偕春父子所建。附属文物主要有清康熙元年祖师灵塔、光绪五年(1879)比丘墓、黄道周所书“白云古道”题刻等。
| 西至南山寺管理房西山墙滴水位起向外20米,东至南屏书院东山墙滴水位起向外50米,南至南山寺主殿山墙滴水位起向外20米,北至两座建筑庙埕北侧50米。
|
54
| 蓝氏宗祠
| 明、清
| 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村
| 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西南朝向,建筑面积540.96平方米,由门厅、正堂及两边耳房组成;堂前有大埕,埕下排列七星潭,祠后为小石山及状同日月的二口水潭。附属文物主要有门厅左侧墙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祖庙碑记”,记述了蓝理重修种玉堂的事迹,以及民国丁卯年“勒缘石碑”等。
| 建筑西南面向外70米,东南面、西北面、东北面各向外20米。
|
55
| 云霄阁
| 明、清
| 上杭县中都镇田背村
|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始建,万历二十年(1592)、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建筑面积416平方米,土木结构,楼阁式,高七层,底层方形,二层以上为八角形,攒尖顶,穿斗木构架,葫芦刹,通高20米。各层彩图夺目,穹顶龙凤斑斓。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45米。
|
56
| 浔浦顺济宫
| 明、清
| 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浔埔社区
|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清、民国重修。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山门内东墙嵌有清顺治十八年(1661)《钦依泉郡水师都司刘公功德碑记》、民国元年《公禁碑记》等;石埕围墙上嵌有黄贻果题写的“湄云普荫”石碑两通。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57
| 太湖祠
| 明、清
|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井后村村
| 明万历二十年(1592)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占地面积2662平方米,由照墙、外埕、内埕、正殿、后殿等组成。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脊檩墨书“明万历贰拾年岁次壬辰慧虚朱夫子倡建”,石柱上有“明万历壬辰冬黄石太湖祠告竣”的刻字。
| 西南向外延伸30米,东北、东南各向外延伸10米,西北向外延伸15米。
|
58
| 中川胡氏家庙
| 明、清
| 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
| 又名安定堂,明万历十二年(1584)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847平方米。正厅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庙内壁画众多,木雕精美;庙外旗杆林立。
| 东至沟坑以外16米;西至老屋背头山顶;南至沟坑以外10米;北侧祠大门外墙向外25米。
|
59
| 涵江黄氏民居
| 明、清
| 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
| 为辛亥革命莆田负责人黄纪星旧居。前后两座,分别建于明代和清初。前座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抬梁穿斗结构,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上厅、福堂,悬山顶。后座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屋、前厅、上厅、福堂,硬山顶。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60
| 蔡忠惠公祠
| 明、清
| 福州市仓山区下藤路
| 明代始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正面门墙牌楼式,上嵌石额直匾,楷书“蔡忠惠公祠”,下嵌横匾“蔡氏宗祠”;周以马鞍式封火墙。从西而东,依次有祠堂厅、拜亭、祭厅、议事厅等。祭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
| 东至后围墙,西至正面门墙外延伸30米,南至围墙外延伸15米,北至围墙外延伸15米。
|
61
| 石门玉湖殿
| 明、清
| 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
| 宋代始建,屡经修葺,保留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尚存宋代柱础、“真人石地”匾额等。
玉湖殿内祀保生大帝,即宋代神医吴本。附属文物有始建于明代的吴氏祖祠两座。
| 东至大垵50米,西至竹林小路50米,北至殿屏仑顶200米,南至殿阶下大路50米。
|
62
| 黄滔祠
| 明、清
| 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东里巷
| 为纪念晚唐福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黄滔而建。元大德甲辰年(1304)建上厅思敬堂,明天顺丁丑(1457)至甲申(1464)间建下厅惇叙堂和东直房五间。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80平方米。其中思敬堂为悬山顶燕尾脊抬梁穿斗结构建筑;惇叙堂为穿斗式结构。大门匾额“东里黄氏大宗祠”系明吴郡太史文征明所书。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63
| 河坑土楼群
| 明~现代
| 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
| 自明嘉靖年间(1522~1566)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历经400多年建成,为张氏家族聚居地。由方形的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圆形的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以及五角形的南薰楼等13座组成,错落有致。
| 整个自然村落,面积17.4公顷。
|
64
| 高北土楼群
| 明~现代
| 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
| 由建于明代末至现代的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组成,为江氏家族聚居地。其中由四环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的承启楼坐落在该土楼群的核心位置,东为方形土楼世泽楼、五云楼,西邻圆形土楼侨福楼。
| 东面由北沿五云楼东墙向外延伸20米,向南至庆裕楼西墙向外延伸20米,西面、南面均以高头溪南岸为界,北至承启楼北山脚。
|
65
| 初溪土楼群
| 明~现代
| 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
| 自明代至现代,历经数百年建成,为徐氏家族聚居地。由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等10座土楼组成。主要种类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等。依山势而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徐氏宗祠、永丰庵为附属文物。
| 东至初溪村东山脚;西面由南至北,以绳庆楼西墙向外延伸50米为界,至村西山脚;南至高程为630米处农田;北至溪流北岸山脚。
|
66
| 浦头大庙
| 清
| 漳州市芗城区港口街道浦头港北侧
| 又称崇福宫,主祀关帝,系山西解州关帝庙分镇。宋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著名平台将领蓝理扩建,清乾隆五年(1740)重修。悬山顶燕尾脊式建筑,坐北向南,前有庙埕,总占地面积约为4500平方米。庙内保存明万历至清道光的碑刻六通,记录有关海船停泊、贸易税收的官府规定和民间公约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67
| 绩光铜柱坊
| 清
| 厦门市同安区顶溪头村
|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等为彰表施琅功勋而立。坐北朝南,石构牌楼式,四柱三间三楼,面阔7.86米,高8.08米。明间正、背面坊额分别镌刻横题楷书“绩光铜柱”和“思永岘碑”。额下板镌刻:“解赐御衣龙袍,褒锡诗章,太子太保内大臣靖海将军靖海侯,世袭罔替,兼管提督福建全省水师事务,统辖澎、台水陆官兵,加三级,前镇守同安总兵官,赠太子少傅,谥襄壮施琅。”
| 坊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68
| 路边威惠庙
| 清
| 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路边村
| 元延祐六年(1319)始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由迁台的路边村韩氏族人台湾布政使理问韩熙文带领在台族亲倡修。面阔三间,前后三进,分别供奉开漳圣王、观音佛祖、韩氏先祖等。附属文物主要有元延祐六年(1319)樟木雕跌坐观音,元泰定三年(1326)出水石莲花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69
| 福州安澜会馆
| 清
| 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仓前路
| 又名浙江会馆、上北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原为浙人在闽经商及官员、名人聚集之处。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建筑前后二落,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重檐歇山顶;正殿前为戏台,两侧为双层廊房。会馆右侧为孙文靖(孙尔准)公祠,立有《孙文靖碑记》,记述孙尔准修福州小西湖及兴化木兰陂等事迹。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5米。
|
70
| 闽安协台衙门
| 清
| 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 宋代始建,为监镇卫,元为巡检司;清代重建,为协台衙门,管理水师,又厘海关,为闽省南北盐馆总卡。建筑由门楼、仪门厅、正厅和后堂组成,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明间两侧抬梁减中柱。院内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镌刻“英军犯顺厦门报警”石碑等。
| 北至照墙外5米,南至闽安小学校舍,东、西至闽安小学围墙。
|
71
| 方广岩寺
| 清
| 永泰县葛岭镇葛岭村
| 宋建隆二年(961)始建,明、清多次重修。整组建筑依山悬空而筑,正殿石香炉和入口处台阶为宋淳佑、淳熙遗存,正殿“显密圆通”匾出自左宗棠之手,山道石壁上留有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名士文人题刻。
| 东至方广岩顶,西至狮头岩,南至长生亭,北至方广坑。
|
72
| 三捷青石寨
| 清
| 永泰县同安镇三捷村
| 明末始建,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横向长方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寨墙用青石砌建,四个转角均有碉楼。寨内建筑有主座、左右边座等,主从有序,计有房屋80多间。寨墙顶部设有跑马道,内有水井两口,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盗、防匪功能。
| 东至前大门水田边,西至寨仑山,南至水田边,北至长垅边。
|
73
| 金山堂
| 清
| 永泰县洑口乡洑口村
| 占地面积1650.8平方米,建筑面积513.86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由大厅、左右厢房、天井及左右书院组成。
| 东至围墙路,西至围墙邻竹林,南至林传广菜地,北至校围墙。
|
74
| 樟板乡贤第
| 清
| 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
| 清代后期建,整体建筑保存完好,由屋前池塘、上下厅及左右护厝、后部横屋组成,总面积2737.82平方米。主厅面阔七间,两侧有回廊,进深七柱,前出游廊并有后廊,装修精致。为清代著名理学家、咸丰元年特赐进士、乡贤余潜士的故居。余潜士及其儿媳张瑞贞均为著名教育家,其门人弟子等在闽台二地有较大影响。附属文物有余潜士墓、张太君墓。
| 余潜士故居:东至围墙外公路边,西至旧围墙,南至龙乾原生产队仓库,北至停厝外墙滴水沟;
余潜士墓:东至水库边,西南北三向均由墓碑中心点起各延伸20.5米;
张太君墓:东至余金华厝滴水沟,西至仑顶,南至山坡,北至张守丹厝滴水沟。
|
75
| 官园威惠庙
| 清
| 漳州市芗城区巷口街道官园社区
| 又称三圣王庙,坐北向南,悬山顶燕尾脊式建筑,总占地面积为3675平方米。面阔三间,主殿进深三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庙内有宋建炎四年(1130)石香炉、清代开漳圣王神牌和清代重修碑等。
| 南至威惠庙庙埕南侧起延伸20米;西至威惠庙西侧山墙滴水位起延伸105米;东至慧华寺庙埕东侧起30米,延伸至慧华寺后殿东侧山墙滴水位起10米;北至慧华寺后殿北侧山墙滴水位起延伸10米。
|
76
| 石码杨氏大夫第
| 清
| 龙海市石码镇下庵路
| 清光绪甲辰年(1904)建,坐北朝南,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平方米。前后三进,面阔三间,东西两列护厝。其中二进大厅为“述志堂”,三进为西洋式二层楼房“开心楼”(又名梳妆楼),并有书房、暖阁、客房、仓库、花园、鱼池、假山、拱桥、猴洞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77
| 何地何氏家庙
| 清
| 云霄县马铺乡枧河村
| 清乾隆十八年(1753)始建,民国十年(1921)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两进硬山顶。主堂建筑面积273平方米,大木满绘彩画。家庙系云霄、平和何氏族人的总祠,台湾有众多分祠。
| 北至主堂后檐滴水位起向外延伸50米;南至祠埕南侧向外延伸50米;东西各山墙滴水位起向外延伸40米。
|
78
| 石矾塔
| 清
| 云霄县东厦镇乌坵村
| 清康熙九年(1670)始建,嘉庆十九年(1814)由云霄同知薛凝度筹款重建。八角空心石塔,底座周长22.2米,通高24.81米。塔高七层,塔内设旋梯至顶,葫芦形塔刹。各层均开拱门,第二层门额石匾上镌薛凝度题“斯文永昌”,并镌刻建塔纪年。
| 塔所在的整座岛礁。
|
79
| 树滋楼
| 清
| 云霄县和平乡宜谷径村
|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始建,系高氏族人聚居之所。为通廊式与单元式相结合的圆形土楼,单环,三层,直径50米;楼外墙由精琢细磨的花岗岩条石密缝摆砌至二楼,上部为三合土夯筑。北面设一个大门,楼内共28开间,每单元自备楼梯上下,三层设内通廊。
| 环楼外墙滴水位起向外延伸20米。
|
80
| 报本堂
| 清
| 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
| 又称吴凤宗祠,坐西南向东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民国及近代历次维修。为两进、悬山顶、燕尾脊式建筑,雕梁画栋,木雕石刻技艺极为精湛。宗祠奉祀壶嗣吴氏始祖吴文应及其下五世的四十个列祖神位,主堂次间供奉第十三世孙“阿里山神”吴凤。
| 宗祠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81
| 梅林天后宫
| 清
| 南靖县梅林镇梅林村梅溪北岸
|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始建,历代修葺。坐东北向西南,由前殿和后殿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前殿单层砖木结构,祀关帝,俗称“武庙”;后殿为双层楼阁式悬山顶建筑,底层祀保生大帝和观音佛祖,二层祀妈祖。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82
| 长教简氏大宗祠
| 清
| 南靖县书洋镇坎下村
| 明宣德六年(1431)始建,清至民国多次重修。坐北向南,两进带两厢,悬山顶,主体建筑前辟泮池祠埕,后设龟背形抄手,总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石作构件和梁架斗拱,雕刻精美。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83
| 聚斯堂
| 清
| 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林坂村
| 和溪林氏大宗祠,明宣德年间(1426~1435)始建,清、民国多次维修。两进双护厝建筑,建筑面积292.49平方米。主体建筑单檐悬山顶,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雕饰、彩绘精美。慈济行宫为附属文物。
| 聚斯堂、慈济行宫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84
| 龙潭楼
| 清
| 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
| 书洋吕氏祖厝,清康熙二年(1663)始建。方形土楼,高4层,边长16米,每层16开间,四楼四个边角分别建“瞭望台”。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5米。
|
85
| 七贤庵
| 清
| 诏安县梅洲乡梅山村
| 七贤庵原为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陈景肃、翁侍举、吴大成、郑柔、薛京、杨狄、杨士训等七人隐居讲学的地方,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福建提督学政追赠陈景肃等七人为乡贤,在讲学旧址建庵供后人奉祀纪念,后人称七贤庵。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坐西向东,两落一进,两边各有一排厢房。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硬山顶。
| 东至庙埕,西至护坡,南至护坡,北至石榴寺山墙。
|
86
| 祖闾苏民居
| 清
| 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涂门社区
| 现存大厝四座,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燕支苏氏宗祠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始建,多次重修。其余民居三座,均为三开间、单护厝、偏大门。祖闾苏民居系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苏颂后裔于元朝初年以后形成的聚居地,其先人信奉伊斯兰教,累世与阿拉伯人联姻。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87
| 锡兰侨民旧居
| 清
| 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
| 明天顺二年(1459),锡兰国王遣王子出使中国,时因锡兰国内变故,王子滞留泉州,取“世”、“何”为姓。后裔于清初建此居所。占地面积780多平方米,单檐硬山式,双坡顶,抬梁式构架。原有四落四雀翼(榉头)三庭井,东侧附有一连七间护厝,并配有天井、水井,后花园。现第四进已毁。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88
| 花桥慈济宫
| 清
| 泉州市鲤城区中山南路
|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始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1918年重修。坐西朝东,三进,由门厅、大殿、仙姑祠和赠药义诊所组成,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大门上嵌有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真人所居”石匾额一方,殿前上方“慈济宫”大金字匾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祀北宋名医吴本。
| 东至中山南路,西至义诊楼后墙外10米,南、北至封火墙外10 米。
|
89
| 急功尚义坊
| 清
| 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凤山社区
|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为旌表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八世祖李森赈灾行善的义举所建。坊为四柱、三间、五楼、歇山顶、牌楼式建筑,通高10.95米,面宽9.74米,进深四柱3.43米,占地面积33.44平方米。匾额“急公尚义坊”四字系康熙帝御笔,坊上栏板刻有李光地纪文。
| 东、西各向外延伸15米,南、北各向外延伸20米。
|
90
| 泉州黄氏民居
| 清
| 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和平社区
| 黄氏聚族而居的宅第,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28.67平方米。有两座三大进三开间带双护厝、书房、花园等建筑;内有“探花”、“进士”、“忠勤正直”等清代匾额和古树古木奇石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91
| 东石寨
| 清
| 晋江市东石镇白沙村
| 东石寨,为清初郑成功整军练武之所。依山临海,平面呈长方形,现存石砌寨墙长30多米;两个寨门为清康熙十六年(1677)建,东“得胜门”,西“镇海门”;寨内有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
附属文物白沙城遗址,位于东石寨对面,由“国姓城”和“虎耳港”组成。顺治十二年(1655),郑军与清兵在此激战。现尚存白沙城残墙、国姓井和饮马槽,并屡有刀、戟、炮等兵器出土。
| 东石寨:寨东面向外延伸25米,西面向外延伸20米,南门向外延伸10米,北面向外延伸40米;
白沙城遗址:东至白沙村,西、南、北各至海。
|
92
| 凌云叶氏家庙
| 清
| 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
| 由凌云叶氏始祖叶迅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始建,历代修葺,现保持清代中叶风貌。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80平方米。两进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厅堂面阔五间,进深八柱,15檩带前廊,抬梁式木构架。
| 东至孝子祠巷沟,西至路边挡土墙,北至卧牛山下挡土墙,南至埕前村路。
|
93
| 大演洪氏民居
| 清
| 南安市蓬华镇大演村
| 清嘉庆(1796~1820)至道光(1821~1850)年间,由海外谋生的洪氏族人先后回乡建造。建筑多为二进或三进,五开间,带单边或双边护厝布局,悬山或硬山式屋顶,抬梁或穿斗式木构梁,燕尾形屋脊。宅第中以“瑞义堂”、“鳌腾堂”、“福林堂”最具特色,建筑规模大,内外装饰富丽堂皇。
| 瑞义堂:东、西两面各至巷沟,南至埕前园地,北至围墙;
鳌腾堂:东距厝18米,西至巷沟,南至巷沟,北至埕前围墙;
福林堂:东、西各至围墙,南至鳌山下,北至围墙;
一世祠:东至埕前农田,西至大石后,南、北各距祠5米;
二世祠:东至埕前围墙,西、南、北三面至巷沟。
|
94
| 石狮城隍庙
| 清
| 石狮市凤里街道城隍街
|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因倭患侵扰,由永宁城隍庙迁来,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清乾隆、同治、光绪及民国多次维修。正门悬挂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手迹“城隍庙”匾额及清代“敇封忠佑候”匾额;民国年间扩建的街道将戏台与主体建筑分隔开来,门楼呈骑楼式,分上下两层,沿中轴线排列拜亭、中殿、主殿等,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庙中有清代碑刻四方,记载清乾隆年间石狮曾设立晋江分县等重要史实。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95
| 黄石文庙
| 清
|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水南村
| 明正德十六年(1521)始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建。占地面积2376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由大门、泮池、大成殿、两庑组成。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前檐廊保存浮雕盘龙石柱一对。尚存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石碑一通。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96
| 西坪土楼
| 清
| 安溪县西坪镇赤石村、平原村
| 包括聚斯楼和映宝楼。聚斯楼,生土夯筑,明末始建,建筑保持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外墙为巨形溪卵石堆砌,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通高10.2米,长31.4米,宽31.2米,墙基厚2.2米。映宝楼,生土夯筑,墙基厚2.3米。二层,计72间。院中有亭,正门石拱,上镌“映宝楼 雍正庚戌秋吉日立”;正大门前是半亩方塘,立夹杆石两对。
| 聚斯楼:东至土楼外茶园35米,至西35米,至南150米,北至后沟公路;
映宝楼:墙基向东、西、北各延伸50米
|
97
| 新坂堂
| 清
| 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
| 余光中旧居。清代始建,由门庭、正门、正厅、东西护厝组成。有厅堂、房间40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正立面以红砖装饰,门斗以花岗岩、辉绿岩镶嵌,屋面铺以灰瓦,正脊堆塑有动物、人物、卷草、花卉图案等。木梁枋、雀替、窗户饰有镏金浮雕。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98
| 湄洲麟山宫
| 清
| 莆田市湄洲岛下山村
| 明洪武七年(1374)始建,清道光二年(1822)重修。建筑面积523平方米,由山门、正殿、偏殿等组成。附属文物有清道光年间由福建汀漳龙道摄理台湾府事方傅燧敬书“圣绩益彰”木匾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99
| 文峰宫三代祠
| 清
| 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东路
| 清嘉庆八年(1803),改凤山寺报功祠为三代祠,1940年于三代祠右建三层的升天楼,总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结构,前檐立元代石柱,祠内嵌两通嘉庆纪年的石碑。
附属文物凤山寺大殿,清康熙二年(1663)始建,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占地面积975.32平方米。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5米。
|
100
| 涵江江氏民居
| 清
| 莆田市涵江区秋芦镇梅洋村
|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始建,咸丰、光绪年间维修。坐东南朝西北,中轴线上依次为矮墙、外埕、大门、前厅、正厅、后院、后尾堂(述志堂);两侧有小巷、护厝、重护厝、“楼下里”、“沉沙井”等。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共有房间146间,天井18个,俗称“百廿间大厝”。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01
| 万寿观
| 清
| 仙游县鲤城街道县第一中学
| 宋建炎年间(1127~1130)始建,明洪武、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屡有修茸,隆庆中改今名,清顺治五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23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西偏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前设石埕面丹墀。
| 四周围墙外滴水线向外延伸15米。
|
102
| 枫亭麟山宫
| 清
| 仙游县枫亭镇麟山村
| 又称保和堂。清道光十九年(1839)始建,由主殿麟山宫、麟山书院、报功堂、崇德堂组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365平方米。龙柱和石狮为惠安县清代著名石雕工艺师王成赐雕刻,厅堂两厢有清代著名国画家林肇棋于清宣统元年(1909)绘制的巨幅壁画计19幅,木匾“麟山宫”、“麟山古洞”、“麟山书院”、“万家生佛”等均为清代书法名家张琴所书。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103
| 圣泉宫
| 清
| 仙游县鲤南镇圣泉村
|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始建,历代重修。坐北朝南,由门殿、正殿组成。宫内悬挂古匾“法雨均沾”、“源流普润”、“法矅漈川”、“丹台泽沛”,以及手卷式横匾“德育”、“扬威”等,为清道光年间原构,并存有清康熙十年“令行禁止”残碑、清代銮椅、十六幅清代道教神像挂轴等。
| 东至大队部厝;西至自墙向外延伸20米;南至圣泉道路;北至宫后25米。
|
104
| 桂峰蔡氏民居
| 清
| 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 由大门、正堂、楼坪厅、书斋等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大门额书“绩绍西山”;门楼左右各设一座钱库,正堂昂、枋等构件雕刻精美。正堂左侧另设书斋,有洗砚池和石构花架;“楼坪厅”两侧为藏书楼等。
| 东面至穿村小溪;南面至石砌小路;西面至石砌石岭;北面至围墙外原小学操场。
|
105
| 大水湾陈氏大厝
| 清
| 沙县虬江街道茶丰峡村
| 又称“孝子坊”大院,平面方型,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980平方米。主院由封火山墙围护的左、中、右三列院落组成,正堂明间为七架抬梁,次间为穿斗式;其余各堂明间设厅,次间置耳房,穿斗式构架,悬山顶。主院之内,木雕精美;院墙外,各建两排护厝及外院墙,西南角山边建有碉楼,用于防御、瞭望。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106
| 水美土堡群
| 清
| 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
| 由双吉、双兴、双元三座堡组成。双吉堡又称敬德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90平方米;双兴堡又称致美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3150平方米;双元堡又称慎修堂,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座土堡布局均衡严谨,梁窗雕刻精美,保存完整。
| 建筑四周外墙向外延伸30米。
|
107
| 将乐杨氏家祠
| 清
| 将乐县古镛镇胜利街电信巷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为旌表杨时嫡裔杨祖绳妻节妇林氏所建。坐东南朝西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48.4平方米,由牌坊式门楼、正堂、后堂组成。牌坊式门楼为砖构仿木,五柱四间四楼式;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硬山式;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式,上下两层。
| 东北至卫生巷外,东南至电信巷外,西北至建行空坪,西南至跑马沟。
|
108
| 温坊汤氏宗祠、祖厝
| 清
| 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
| 北宋宣和元年(1119)始建,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前有空坪,单进合院式,由门楼、门厅、正堂组成,占地面积270.64平方米。门楼牌坊式,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祖厝自清康熙末年建成后,从未大修。坐东南朝西北,为前后二堂加左右各一直护厝格局,占地面积992.18平方米;正堂的柱、檩、枋等处均有彩绘,保留有红军标语多处。
| 汤氏宗祠与祖厝本体建筑物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09
| 墈厚土堡
| 清
| 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
| 清咸丰八年(1858)始建,初名靖平庙。三面临崖,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坐南朝北,平面依地形而呈不规则长条形,占地面积874.22平方米。堡内由东南角碉楼、前部庭院及后部祖师殿组成。附属文物有清咸丰辛酉年铁磬、同治十年铁钟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110
| 光明余氏宗祠
| 清
| 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
| 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坐西南朝东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192.5平方米。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前廊卷棚顶;内檐使用大额枋,抬梁减前金柱及中柱。附属文物有左侧的余氏祖墓。
| 北至公路,西到余家墙,南至谢家墙,东至土地所。
|
111
| 陈塘修齐堂
| 清
| 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
| 又名“上新屋”,清咸丰五年(1855)建。坐东北朝西南,由泮月池、前大埕、门楼、门厅、正厅、后花台及左右各双排横屋组成。门楼重檐硬山顶,石质门额上刻“爽挹西门”;大门正中立圆形透雕脊兽造型,门口设抱厦;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柱。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12
| 石壁张氏家庙
| 清
| 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
| 又称上祠,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由前大埕、池塘、石旗杆、门楼、门厅、正堂等组成。大门八字开,重檐歇山顶;正堂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五柱。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13
| 里田罗氏家庙
| 清
| 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
|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坐西北朝东南。前坪广,门楼高大,由上、下二厅组成,占地面积399.64平方米。家庙内贴有历代家族子弟捷报。1929年11月,红军第四军军长罗炳辉曾率部进驻罗氏家庙。
| 围墙滴水线及前池向外延伸20米。
|
114
| 瑀公庙
| 清
| 清流县长校镇东山村
| 唐末始建,是东山萧氏为祭奠先祖初唐名臣萧瑀所建;历代修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由庙前大坪、门楼、正殿等组成,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饰有细木花式如意斗拱、风头假昂及螺旋藻井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15
| 青州巫公庄屋
| 清
| 清流县嵩溪镇农科村
| 为祭奠巫氏先祖巫罗俊所建,原在宁化县,后随巫罗俊墓迁到嵩溪,现存建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之后从未修缮。由围墙、大门、门厅、天井、正堂及护厝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16
| 深原堂
| 清
| 大田县广平镇广平村
| 清咸丰元年(1851)始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建筑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由前后二堂、两侧各二直横屋及前部池塘、后部围垅等组成,总占地面积达3582平方米。建筑内外装饰类型丰富,木雕、石雕、灰塑、彩画技艺高超。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17
| 广平文昌阁
| 清
| 大田县广平镇广平中学内
| 清光绪乙亥年(1875)始建,占地面积198.83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长方形,宽18.41米,进深10.8米;立面三层,三重檐歇山顶,通高10.43米,各个立面呈现出层层内收的塔式结构,屋面重重叠叠,檐角飞扬;各处屋脊、檐板均饰有彩画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18
| 镇东桥
| 清
| 大田县均溪镇红星村
| 明成化八年(1472)始建,为县城“田阳八景”之一;初为木桥,清乾隆十七年(1752),改建石桥。桥身西北至东南走向,南北二侧建有月台,四墩五孔石拱桥,总长91.79米,宽4.18米,距水面高约7米;桥墩船形,五孔不等高,横放并列式圆弧拱形起券。
| 桥两端各向外延伸10米,上下游各向外延伸30米。
|
119
| 大田土堡
| 清
| 大田县桃源镇东坂村,均溪镇许思坑村,广平镇万筹村、万宅村,太华镇小华村,建设镇建国村
| 由安良堡、芳联堡、光裕堡、广崇堡、琵琶堡、绍恢堡、泰安堡等七座土堡组成。其中安良堡是一座以防御为主,居住为辅的堡垒性建筑,清嘉庆十一年(1806)始建,占地面积近1200平方米。芳联堡是一座府第式堡垒建筑,清嘉庆十一年(1806)始建,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光裕堡是一座府第式民居建筑,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广崇堡整体风格为府第式建筑,居住为主,防御为辅,清咸丰丁巳年(1857)始建,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琵琶堡是一座以防御为主的堡垒式建筑,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绍恢堡是一座府第式民居,兼有防御功能,清光绪十一年(1885)始建,前方后圆,堡内建筑随地势逐级而升,面积2500平方米。泰安堡为方型土堡,清咸丰丁巳年(1857)始建,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
| 安良堡:南、北两面各延伸30米,东、西面各延伸10米;
芳联堡:南距水田35米,北至护坡(2至12米不等),东、西两侧各向外延伸10米;
光裕堡:东、南、北两面各延伸8米,西面延伸3米;
广崇堡:南面外墙延伸30米,北面后外墙延伸至花台、护坡5米,左右两侧外墙至滴水处;
琵琶堡:南、北两面各延伸10米,东、西两面各延伸9米;
绍恢堡:南、北两面各延伸10米,东、西两面各延伸9米;
泰安堡:西南、东北面各延伸30米,堡的左右两侧各延伸14米。
|
120
| 林埔祠
| 清
| 大田县上京镇桂坑村
| 北宋熙宁三年(1070)始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建,雍正九年(1731)、道光十九年(1839)、民国二十年数次修缮。该祠由前书院、祠前大空坪、门庭、半弧形围墙、墙内空坪、南北厢房、檐廊、正堂等组成;正堂面阔五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
| 建筑四面向外延伸20米。
|
121
| 魁城连氏祖屋
| 清
| 大田县太华镇魁城村
| 又名龙井祠,系魁城连氏总祠,宋宝祐二年(1254)始建,清嘉庆四年(1799)重修。建筑物分前后两堂,木结构,由前院、踏跺、前堂、天井、后堂组成;祠内有井三眼。龙井祠之旁的书院、祖屋隆兴堂等,仍然完整保留清代建筑风貌。
| 北至魁城村道北侧外沿,南至水田50米,东至民居隆兴堂外墙的外沿,西至民房的东外沿。
|
122
| 岩上节孝坊
| 清
| 建宁县里心镇岩上村
| 由左、右二座石牌坊并中间加筑路亭组成,其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2.33平方米。牌坊整体石砌,总高6.38米。石牌坊均为四柱三间五楼式,门上额枋正面,阴刻 “旌表儒童张卫澜之妻谢氏”,额枋之上阳刻“节孝”匾,二侧纪事碑阴刻有张大宾及其子孙女婿、建坊石匠、建坊官员姓名和建坊时间等。
| 以牌坊为中心,沿古驿道东100米至稻田,沿古驿道西120米至岩上村部,北10米至山脚,南100米至山脚旁。
|
123
| 七叶衍祥坊
| 清
| 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
| 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四柱前后二侧有抱鼓形夹柱石。牌坊坐北朝南,总宽6.98米,总高8.76米,占地面积约14.24平方米。牌坊上下三层,左右五楼,额枋之间嵌置匾额“七叶衍祥”;字碑及匾额的二侧,又各有一块字碑,记述有关事迹以及建坊经过等。上额枋之上龙凤柱间立“圣旨”碑。
| 沿古驿道南100米至稻田,沿古驿道北200米至上坪村公路,东50米至山顶,西50米至山顶。
|
124
| 赤水天后宫
| 清
| 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赤水村
|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88平方米。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戏台、天井、台阶、前殿、正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米,重檐歇山顶,4层,通高16米,抬梁木构架楼阁式。正脊有葫芦刹,有楼梯可至3层。大门戏台为单檐歇山顶,回廊右侧墙上嵌清代捐资碑3方。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25
| 遗经楼
| 清
| 永定县高陂镇上洋村
| 清嘉庆八年(1803)始建,为当地陈氏第十六世祖华兴所建,清咸丰元年(1851)全面竣工,费时四十八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0336平方米,土木结构,主体建筑系由一座高五层半、18米的方形楼和三座高四层的方形楼组合而成的大型府第式方楼。主楼与前楼及两侧横楼围合成一整体,共有500多个厅堂、房间。
| 东、西、北侧从围墙及附属建筑外墙皮以外20米,南侧至溪边村道。
|
126
| 存耕堂
| 清
| 上杭县中都镇罗溪村
| 清初始建,屡经修建。占地面积13000万平方米,夯土为墙,墙厚1.5米,抬梁结构,正堂面宽3间,前后3厅。布局为石坪、中大门、前厅、中厅、后厅楼房,廊屋与主房连成一体,有房舍160间。厅与厢房之间以天井相隔成“九厅十八井”,各走廊相通称为“穿心走马楼”。
| 东至菜地20米,西至农田20米,南至菜地20米,北至路面20米。
|
127
| 馆前沈宅
| 清
| 长汀馆前镇沈坊坪埔村
|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2179.68米。整座建筑由门楼、空坪、正门、前厅、中厅、后厅及四排横屋所组成。正厅两侧有露天走廊和偏房,后厅有楼房,构成九厅十八井的建筑格局。正门横楣镌刻“轩高岫远”四字,天井有壁画,上厅有竹木对联,其中一幅为黄慎真迹。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28
| 涂坊围屋
| 清
| 长汀县涂坊乡涂坊村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 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米,整座建筑由门楼、池塘、空坪、大门、上厅、中厅、后厅、左右横屋、外围屋、后花园组成,门楼横楣上镌刻着“模山范水”四字,建筑平面呈椭圆形。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29
| 三洲戴氏家庙
| 清
| 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
| 占地面积332平方米,单檐硬山顶,二落一进,由大门、下厅、上厅组成。上厅明间抬梁式木构架,次间硬山搁檩;大门为砖质牌楼式,二柱一门,具有浓郁的客家祠堂风格。此处祠堂,是台湾戴氏后裔返乡竭祖的重要祠堂。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30
| 芷溪宗祠建筑
| 清
| 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
| 芷溪村古宗祠建筑有74座,多为“祠居合一”的复合型结构。建筑形式以“九厅十八井”为主,门楼的设计精美,内部装饰考究。祠内四壁挂有书画。主要有:澄川公祠、集鳣堂、黄氏家庙、翠畴公祠、杨氏家庙、杨辉公祠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31
| 元坑陈氏民居
| 清
| 顺昌县元坑镇东郊村
| 陈氏民居由一字排开、大小不一的六路二至四进的合院式建筑相邻共建而成,总占地面积约4718.76平方米。内部廊院相接,雕梁画栋。附属建筑东郊新庙,由大殿及戏台组成,保存较多早期建筑手法。陈氏民居后裔中多人现居台湾,有一定社会影响。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32
| 金坑文昌宫
| 清
| 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由中轴线上的文昌阁和四周廊组成,占地面积519.03平方米。文昌阁,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三层,通高12.39米,建筑装饰以龙形斜撑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133
| 金坑儒林郎第
| 清
| 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
| 坐西北朝东南,由居中的主座和左侧小花园组成,总面阔22.37米。主座单进合院式,由门楼(内带门厅)、主厅、春亭组成,占地面积352.34平方米。宅第外部围以高大的“一”字迭落式封火山墙,立面门楼砖雕精巧细致,檐下彩绘生动鲜丽;宅第内部布局合理,挑檐、雀替、隔架斗拱及隔扇、花窗等造型精美。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34
| 镇江府
| 清
| 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
| 即太史第,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由庭院、正门、外厅、正厅、上厅及围墙组成,面积1690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八间,穿斗式构架,正门悬挂“太史第”匾额,侧边悬挂“金殿传胪”匾额。
附属文物龚氏宗祠,由庭院、戏台、廊楼、大殿、后殿神龛等组成。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硬山顶,斗砖封火墙围合为四合院式。大殿天井前戏台与后殿两天井间通道顶部均有藻井,后殿置神龛。
| 镇江府:东至龚美河住宅,西至龚美颜住宅,南至龚起生住宅,北至山头-新丰公路;
龚氏宗祠:建筑四向封火墙外50米。
|
135
| 福字楼
| 清
| 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
| 清早期建, 由停轿厅、门厅、天井、大厅、后厅及附屋等组成,建筑面积830平方米。正厅规模宏伟,空间高敞;细部装饰精美。后厅围绕天井设东、西、南、北四厅,均面阔三间,当地称“十字厅”。
| 四周封火墙向外延伸60米。
|
136
| 毛湛毛氏宗祠
| 清
| 光泽县司前乡台山村
|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砖石构一字式门楼,前后三进,三开间。正大门与大殿前天井之间为戏台,屋顶为庑殿顶;天井两侧廊楼为看台。正殿与中殿间置过厅,过厅两侧为天井。戏台与过厅均有藻井,木构件雕饰丰富精美。毛氏家族部分后裔在台湾,近年后裔陆续来祠谒祖寻亲。
| 四周封火墙向外延伸60米。
|
137
| 三山会馆
| 清
| 浦城县河滨街道交通路
| 清朝乾嘉年间始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拜亭、大殿、钟鼓楼及前天井二厢看楼等组成,现存面积821.57平方米。大殿重檐歇山顶,高逾10米;厅堂抬梁减柱,空间轩敞。
| 山墙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38
| 宁德天后宫
| 清
| 宁德市蕉城区蕉南街道福山街
| 俗称妈祖庙,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始建,咸丰元年(1851)重建大殿。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殿内有清咸丰元年镂空石龙柱4根,浮雕石凤柱2根。1937年8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当局在此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附属文物碧泉井位于天后宫左后侧10米,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井栏由长方形石板砌筑,井深4.6米,目前仍在使用。
| 前至富海市场,后至后山竹林,右至禾丰商业楼,左至围墙外延伸15米。
|
139
| 蕉城蔡氏民居及家庙
| 清
| 宁德市蕉城区蕉北街道前林路
| 蔡氏民居,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占地面积1190 平方米。正堂面阔六间,进深四间,梁木雕琢内容丰富多彩;家庙现存宗祠大门、文武门、池塘拱桥(半月池)、仪门、回廊等。
| 东侧至蔡氏民居及前林路商厦,西侧至宁德宾馆,南侧至宁德宾馆大门口,北侧至下井堂弄49号蔡氏古民居。
|
140
| 富溪补阙祠
| 清
| 福安市溪潭镇凤林村
| 祀唐薛令之及历代祖先。唐光化二年(899)始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建,道光二十八年(1848)、咸丰八年(1858)重修。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次有天井、戏台楼、天井、祠厅、祖堂。祠内保存“太子太傅”竖匾,清道光壬辰年(1892)“会魁”匾和龙陛各1方。
| 东面依山,东面墙体向外延伸10米;西面墙体向外延伸20米;南面至溪潭镇知青点墙外10米;北面至墙体外10米。
|
141
| 福宁山民会馆
| 清
| 霞浦县松城街道旗下街
|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始建,由山门、前座、后座等组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总面积683平方米。前座主体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是全国唯一跨省、跨地区的畲族公益团体,也是闽、浙、赣畲族民众联合组建的社会公益组织。
| 东面围墙外延伸20米,南面至门楼外官街,西面至郑氏宗祠,北面围墙外延伸30米。
|
142
| 点头妈祖宫
| 清
| 福鼎市点头镇海乾路
| 明代始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占地面积527.5平方米,由正辕门(八字门)、亭阁、天井、厢廊、正殿等几个部分组成。正辕门为重檐悬山顶木质构造,正殿斗拱、雀替、梁枋用料粗大,雕刻精美。宫前大埕开阔,旗杆通高近10米,由石座、双层石斗和石柱组成,中斗四面刻有“天上圣母”四字,并镌刻“光绪二年丙子季秋吉旦”和“十五都扆山点头社公建”字样。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43
| 凤岐吴氏大宅
| 清
| 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
| 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建,坐东北朝西南,由围墙内的主体建筑、围墙外的附属建筑、外围的台埕建筑等组成,总面积达14311.16平方米。主体建筑,呈前后二院三进、左右三路之中轴对称格局。建筑装饰以原木、原砖、原色为主,保存较好。
| 四周外围山墙向外延伸30米。
|
144
| 溪口袁氏宗祠
| 清
| 柘荣县乍洋乡溪口村
| 面阔三间,进深二进,占地面积327.19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大门、下厅(内连戏台)、中厅、上厅。保存完好的牌匾,起于清嘉庆年间。有李宗仁、杨树庄、蒋光鼐、萨镇冰、何宜武等人多位国民党政要题写的匾额。
| 建筑滴水线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45
| 溪口永安桥
| 清
| 柘荣县乍洋乡溪口村
| 永安桥是横跨于玉山溪上的半圆石拱桥,总长36.22米、宽5.23米,石拱净跨达23.76米,高11.82米,是华东地区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半圆石拱桥之一。北侧桥头八石碑,记录了溪口村历史上庆安、资寿、同安、长安、永安等五桥捐资、建造的过程。附属文物有村东凤里溪上的2条石碇步、2座石梁柱桥等。
| 东至玉山溪永安桥上游10米,北至凤里溪上游石梁柱上游10米,南至凤里溪下游石梁柱桥下游10米,以及桥体所在二溪两侧各10米范围内。
|
146
| 浦源郑氏宗祠
| 清
| 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
| 南宋嘉定二年(1208)始建,明洪武十八年(1387)重建,清道光十年(1830)、光绪二年(1876)重修。平面前窄后宽,呈船形,为三进式传统宗祠建筑,由门厅、戏台、次厅、主厅等组成,建筑面积1830.2平方米。大门外两侧有清咸丰九年(1859)设置的旗杆石4对,祠内有泥塑7尊、木雕神祖牌及名人匾额等。
| 四周围墙基向外延伸20米。
|
147
| 际头石牌坊群
| 清
| 屏南县棠口乡际头村
| 俗称石坊岔,包括有10座贞节石牌坊,夹古道而立。最早的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最晚的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有一间二柱二楼式,三间四柱三楼式两种,通高约6米,通宽3.1~4.9米不等。坊额上方竖镶“圣旨”,正中则有“彤映崇徽”等大字匾,下方有皇清旌表等字样。
| 牌坊群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48
| 九峰寺
| 清
| 屏南县熙岭乡三峰村
| 又称九峰禅林,明景泰元年(1450)始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后多次重修扩建。由门亭、前殿、魁星楼、大殿、后殿、观音阁等组成,建筑面积1087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中部上覆藻井天花。
| 寺庙四周向外延伸50米。
|
149
| 小梨洋甘国宝故居
| 清
| 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
| 明崇祯八年(1635)始建,坐北向南,由门亭、大厅、观鱼池及花园组成,四面筑以夯土墙,占地面积373平方米。主厅两层,穿斗式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
甘国宝(1709~1775)出生于此,任台湾总兵期间,促进汉族和高山族同胞和睦相处,维护祖国统一。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50
| 屏南县城隍庙
| 清
| 屏南县双溪镇双溪村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乾隆、嘉靖、道光等历年重修扩建。中轴线建筑由仪门、戏台、拜亭、大殿、后殿等组成,总占地面积1201.08平方米。戏台与拜亭为歇山顶,立四柱,上覆藻井与平板天花;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悬山顶。
| 东南20米,西南15米,西北至村道,东北至村道。
|
151
| 莲 莲塘别墅
| 清
| 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海沧新街
| 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904~1906),越南华侨陈炳猷建。由大厝、学堂、祖祠和花园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35平方米。大厝为硬山顶穿斗结构,坐西南朝东北,主体建筑为两落加左右厢房、外加一后界及双护厝组成了双重四合院,设有宽敞的庭院。建筑工艺考究,木雕、石雕、砖雕精细。
| 南面至莲花洲河,北面由大厝北面墙角向外延伸20米。西面由家庙建筑外墙向外延伸20米,东面由大厝庭院外墙向外延伸20米。
|
152
|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
| 清
| 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福州富商张秋舫等首倡,组织“福州商务总商会”。由商帮集资购买地皮1070平方米,于清宣统三年(1911)在此兴建砖木结构八角亭等。亭旁有花厅、假山等,组成木构建筑群。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53
| 螺洲陈氏五楼及宗祠
| 清
| 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
| “陈氏五楼”即陈宝琛故居,为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晞楼、北望楼的总称。建筑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系陈宝琛被黜回乡后所建,至民国初竣工。其中晞楼为西式建筑、北望楼为中西合璧,其他为中式传统建筑。宗祠原为陈氏家庙,清康熙十六年(1677)扩建,占地面积1710平方米。由门廊、仪门、天井、左右回廊、祠堂厅、两厢、戏台、后院等组成。奎光阁为附属文物。
| 陈氏五楼:四周由围墙向外延伸15米。
陈氏祠堂:东至奎光阁东墙外15米,西至西侧围墙外15米,南至照壁外15米,北至后门埕。
|
154
| 林浦泰山宫
| 清
|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
| 原为平山阁,因南宋益王赵昰曾驻跸于此,后改称泰山宫。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484平方米,由泰山宫、天后宫、总管殿组成。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55
| 螺洲天后宫
| 清
| 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
|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85平方米,前后两进,由门廊、天井、大殿、后殿等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门楼为木牌楼式。内有清嘉庆年间兵部尚书陈若霖等人重修天后宫捐款碑及天后宫历史沿革碑等。
| 东至奎光阁外10米,西至围墙外10米,南至祠堂埕照壁外10米,北至店前村老人活动中心。
|
156
| 台屿陈氏宗祠
| 清
| 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
|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前后五进,由门墙、门楼、仪门、祠堂厅、祭厅、神主厅、台山阁等组成。祠内藏有明天顺二年(1458)旌表陈淮捐米赈灾的圣旨碑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57
| 王麒故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塔巷
|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225平方米,由西边的主落与东侧花厅组成。驼峰、斗拱、悬钟、雀替均雕刻精细,墙头灰塑图案精美,园林采用象形的假山石和灰塑等塑造。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58
| 陈衍故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文儒坊大光里
| 原有四个区,现仅存老屋五间、东面二层的楼房和厨房等。陈衍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为刘铭传在台湾开疆拓域及管理、建筑等贡献了很大力量;一生著作众多,主要有《石遗室诗话》、《福建通志》等。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59
| 福州建宁会馆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郎官巷
| 又名天后宫,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由正落的门房、戏台、大殿、后殿,及侧落附属建筑等组成。大殿内供奉妈祖神像,殿内鎏金藻井由七层如意斗拱叠涩螺旋结顶。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60
| 张真君祖殿
| 清
| 福州市台江区星安桥巷
|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木构件、雕饰件、石柱楹联题、河乾石护栏等保存完好。
| 南至星安河道,北至下杭,东、西各至墙外20米。
|
161
| 龙峰泰山庙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
| 明崇祯三年(1630) 始建,历代有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坐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山门、披榭、二殿、戏台、两廊、拜亭、大殿、临水宫等组成。大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屋面,殿内供奉温康两都统及十二元将(即十二生肖)等神祗,两廊有保稷、五谷、瘟疫等十四司神像彩绘及泥塑。二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两侧墙壁上默绘有清代包括台湾府在内的福建十府两州都城隍壁画。
| 四面围墙向外延伸20米。
|
162
| 永盛梁氏宗祠
| 清、民国
|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
| 堂号“贻燕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醮楼、祭厅组成。祭厅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穿斗式木构架。
| 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63
| 萧氏宗祠四美堂
| 清~民国
| 南靖县金山镇霞涌村
| 明万历十八年(1590)始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为带门楼的单体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祠前辟泮池,后设龟背形抄手,立有清嘉庆年间的进士旗杆等。
| 由宗祠四周山墙起,向北延伸20米,向东、西、南各延伸15米。
|
164
| 富美宫
| 清~民国
| 泉州市鲤城区南门水巷后富美村
|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清光绪七年(1881)移建今址,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修,面积约170平方米。主宫坐北朝南,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该宫主祀萧太傅王爷,为泉州地区王爷信仰的中心,分灵台湾就2000余处。
附属文物《奉督抚两院示禁》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立,位于南门富美渡头水闸边,清代海关遗址之前。碑高3.20米、宽1.28米、厚0.26米,碑座高0.65米。系清康熙年间晋江县奉督抚两院为保护商民,禁止泉州海关关役违例横征关税而制定。
| 富美宫:东至本宫办公楼,西至江,南至路,北至民宅;
《奉督抚两院示禁》碑:碑刻四周向外延伸20米。
|
165
| 江夏堂
| 清~民国
| 厦门市思明区钱炉灰埕2号文安小学内
| 江夏堂系黄氏大宗祠的祭祖堂。黄氏大宗祠由清末南安武状元黄培松倡建,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1918年竣工,今仅存祭祖堂和宗亲会馆两建筑。江夏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73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八椽,高12.5米,重檐歇山顶,抬梁砖石木结构。顶部中央设藻井,呈斗八形,以层层斗拱叠架而成。祖龛精雕细刻,全部以漆金装饰,底座为青石须弥座。
| 祭祖堂和宗亲会馆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
|
166
| 洪坑土楼群
| 清~现代
| 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 由光裕楼、福兴楼、奎聚楼、福裕楼、振成楼、如升楼、庆成楼以及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等生土建筑组成,主要种类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式、宫殿式。这些土楼大都有含意隽永、对仗工整而又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是客家文化的独特体现。
| 东至村落东侧山脚;西面由北向南沿山脚至客服中心处;南至客服中心处;北至拱成楼北墙外扩20米及东升楼北墙外扩50米处,四面界限连为闭合区域。
|
167
| 竹江汐路桥
| 清~现代
| 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小马村
| 又名达路桥,系连接陆地与竹江岛的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因路和桥建在滩涂上,涨潮没于海水中,退潮时才能行走,故称汐路桥。清乾隆年间由乡绅郑绣轩倡建,至嘉庆十六年(1811)郑启昂耗巨资建三年而成,后被潮水冲垮,其子郑琼森又进行三次大修才得畅通。由于地处海涂泥泞中,建路时,路基用松树打桩、铺垫杂木草皮,然后铺上条石横竖三层砌成。全长3651米,最宽1.8米,途经六座桥,最高2.9米,其中有四座桥,桥孔上下二层,边有小孔,具有排潮防潮作用,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海埕石路桥建筑。
| 桥四周向外延伸50米。
|
168
| 阳歧尚书祖庙
| 民国
| 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歧村
| 1920年严复在明代凤鸣寺旧址上,倡资建尚书庙,祀南宋爱国志士陈文龙。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805平方米,由尚书祖庙大殿、毓麟宫、忠肃祠组成,保留有严复题字的门额,以及陈宝琛、李厚基、叶大庄、王仁堪、严叔夏等名人题写的石楹联。
| 东至山门,西至围墙外10米,北至山南麓,南至放生池外沿。
|
169
| 西城卢家大院
| 民国
| 尤溪县西城镇团结村
| 清末始建,为卢家祖屋,民国十六年(1927)扩建。二进砖木结构,由外濠沟、演兵场、山门、围墙、大坪、门厅、中堂、后跨院、正堂、后花台及东西护厝、堡楼、兵营等几部分组成,南北宽65米,东西长57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建筑面积3825平方米。1934年7月,栗裕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曾进驻卢家大院,保留有大量红军标语。
| 东面至西城镇文化站后门水沟,南面至罗厝鱼塘墙界,西面至凤形山脚围墙向西16米,北面至镇政府旧会场墙界。
|
170
| 振福楼
| 民国
| 永定县湖坑镇西片村
| 圆形土楼,苏氏民居,民国二年(1913)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两环,外环高3层,直径42.5米,按八卦格局建造,有3厅96间;内环单层,砖木结构。楼内设有厅堂,与前向弧形厢房、中门相连,中为天井。外大门、石砌围墙围合门坪,形成一个大院落。
| 东至东侧山脚,南至振福楼南墙外扩50米处,西至楼西溪流西岸道路,北至楼北道路。
|
171
| 公馆峡民居
| 民国
| 尤溪县新阳镇双鲤村
| 亦称“卢公馆”,系闽北军阀卢兴邦旧居。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94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中堂、山门墙,左右各有两幢厢房。四周有围墙,西北角有一炮楼。主体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面阔5间,进深7柱,单檐悬山顶。
| 东至双鲤村部路界,西至民房拱门墙界,南至门口下埕田界北至后门公路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