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自主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五)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构建物流运输体系和网络体系为重点,以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载体,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强化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和功能互补,完善现代物流集疏运体系。形成南京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徐州、连云港、淮安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大力推进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区港联动,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推进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培育和引进物流重点企业。加强长三角地区物流合作,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的区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六)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增值、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推进信息服务业加速发展。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商业、文化、娱乐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各种信息增值服务。把软件和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发展。做大软件业规模,提升南京“中国软件名城”和苏州、无锡、常州等国家级软件园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境内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以加快建设南京、苏州、无锡国家级“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大力拓展服务外包国际市场。
(七)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区域联动和先行先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金融协调发展格局。增强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加快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华泰证券、紫金保险等发展步伐。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江苏设立总部性机构和分支机构,探索设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继续推动长三角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扩大新农村金融组织覆盖面。推进资本、货币、外汇、期货和产权市场建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建设长三角地区金融市场公共结算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大力推进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推进长三角信用评级一体化。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和安全。
(八)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降低商务成本、优化商务环境,支持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会展业,发展壮大企业管理、法律、咨询、评估、广告、知识产权等商务服务机构,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大型商务事务所。积极支持境内外高端商务中介企业到江苏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南京河西CBD、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和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建设。
(九)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形成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扶持100家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科技服务业名牌。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依托江苏科教资源优势,以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南京工业设计园、常州科教城和苏州高新区科技城等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工业研发设计平台,形成国内重要的工业研发设计服务中心。加快建设软件、集成电路、新药创制等国内一流的专业科技创业服务平台。推进重点高校科技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到2012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发设计体系。
(十)提升生活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江苏旅游强省建设,构建环太湖旅游圈、环洪泽湖旅游圈、沿长江旅游带、沿海旅游带、沿东陇海线旅游带、古运河旅游轴“两圈三沿一轴”空间布局,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基地。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开辟跨区域旅游线路,提升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优化中心城区商贸布局,改进农村消费环境。建设一批具有物流集散、批发交易等综合功能的新型市场集群,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广播影视、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