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导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加快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同步发展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型城市二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城市规划各组团合理设置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保证城市规划各组团至少有一家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综合医院,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布局。以社区为配置单元均衡布局社区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以一级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主体,门诊部、诊所和医务室等为补充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增强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能力。完成三级和二级医院的改扩建与新建任务,按设计规模及服务功能匹配床位、医生、卫生装备等基础条件。整合优势卫生资源,强化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危急重症、疑难病症、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护以及技术指导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建立便捷高效的片区转诊工作机制,提高优质卫生资源使用效率。
发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院办院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市级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医疗机构不再举办社区卫生机构,现有机构全部移交属地区政府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机构人员、设备配置标准,逐步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基本卫生装备水平。建立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着力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引进。重视社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护理质量。严格界定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推广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充分发挥其在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初级诊疗服务中的作用。鼓励社区卫生机构逐步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建立"弹性工作时间制",延长节假日和夜间开诊时间,更好地方便居民就医。健全以"双向转诊"为纽带的社区首诊制度,从服务形式、服务能力、收费价格标准、医保偿付标准等方面引导更多居民"小病"到社区卫生机构就医。
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中医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扶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建设中医特色、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三位一体"的集约式中医服务体系。鼓励西医医疗机构开设中医特色专科,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中医机构,推进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设置改革,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发中药制剂,将取得国家定点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和制剂批准文号的院内中药制剂,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扩大全民医疗保障覆盖面。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全市常住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引导群众自觉参加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逐步缩小各类参保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差距,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医疗保险偿付标准,减轻居民大病费用负担。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多样化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付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