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一是注重开展预防性监督抽查和证后监管。通过预防性监督抽查、专题研究等措施,控制、消除可能发生的使用非食品原料、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加大证后监管力度,促进获证企业持续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责任告知,组织对企业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责任不落实、有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企业坚决予以查处。二是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实施产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管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督水平和效能;以问题食品集中生产区域以及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实现食品监管工作闭环管理,对每季度食品企业监督抽查结果,及时进行原因分析、督促整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抽检,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小作坊整治。在新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发布之前,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仍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35号)执行。按照“既要管住、又要便民”的监管原则,积极探索食品小作坊监管有效机制。首先,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食品小作坊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其次,积极帮扶经整合提升后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第三,加强对小作坊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管理,建立和完善购销、使用台帐制度,加快实现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四)开展食品进出口环节整顿。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制度,健全出口食品加工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打击非法进出口食品和逃避检验检疫行为,组织开展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大排查”活动,提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自检自控能力,探索建立出口食品监督、抽检机制。大力推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为支撑、以检验检疫的执法把关为保障的出口食品区域化管理体系。
(五)开展食品流通环节整顿。一是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和经营主体准入。以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为契机,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对食品经营户进行信用分类和等级划分;依托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食品经营户监管台帐,督促食品经营户建立完善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依法查处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行为。二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根据日常工作中收集的信息,针对节日期间消费人群集中、消费量大的特点,着力开展节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以消费者申诉举报多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地区、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食杂店等为重点对象,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着力解决食品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奶制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奶制品销售者认真落实进货查验和台帐制度,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三是继续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把整治农村食品安全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发挥群众监督网络作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消费预警机制和突发应变机制,及时处理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投诉和举报,从源头上堵塞无照经营行为和不合格食品流入农村市场。充分发挥农村消费维权网络作用,加大对农村食品经营户的监管和宣传,使其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逐步树立。四是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围绕“食品安全示范区”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标准和要求,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在提高覆盖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创建质量,做到经营行为规范、食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真正起到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