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方案(2009-2012)的通知
(衢政发〔2009〕5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衢州市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方案(2009-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十一月二日
衢州市加快转型升级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方案(2009-2012)
根据《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浙政发〔2008〕4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创业创新、富民强市为主线,以产业转型提升为主方向,不断增强经济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区域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互动共赢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衢州经济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努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衢州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1.加大科技投入。到2012年,全社会科技投入从2008年的7亿元增加到13亿元;R&D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2%以上;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每年财政科技投入占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5%和4%以上。
2.壮大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队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由2008年的0.7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5万人。其中R&D人员达到0.4万人.年。引进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0名。
3.增加发明专利数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由2008年的156件和35件提高到2012年的260件和80件。
4.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08年的55亿元增加到80亿元以上。
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8年的21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00亿元。
6.积极创建科技强县。力争到2012年创建1个全国科技强县。
二、工作任务及分工
(一)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1.着力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以高新技术提升矿山工程装备、金属制品、高压输配电等特色支柱产业,以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以信息技术提升产业效率,以节能环保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社会生态成本。重点组织实施一批氟硅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重大科技专项,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着力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衢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的档次,争取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经委牵头,市科技局、发改委、外经贸局、统计局、开发区、高新园区、国土局参与)
2.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345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农业科技企业60家以上。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发展种子种苗、农业生物、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做强主要动植物种子种苗、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等5个农业高科技产业,做优粮油和果蔬、畜禽、水产、竹木、茶叶、食用菌、花卉苗木等8个特色主导产业。加快种子种苗基地和各类农业生态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深入开展科技示范县、镇、村、户的建设。(由市农办牵头,市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科技局参与)
3.着力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组织实施一批服务业科技攻关项目,大力发展软件、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推进智能交通、远程教育、数字卫生、数字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评估、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代理和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促进技术成果引进和转化。(由市经委牵头,市贸粮局、发改委、科技局、文广局、外经贸局、工商局、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规划局、建设局、旅游局、统计局、民政局、西区管委会参与)
(二)大力提升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健康安全领域的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科技攻关。攻克和推广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工艺及产品,抓好一批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节煤、节材、节地和废弃物资资源化的关键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由市经委牵头,市发改委、质量技监局、环保局、规划局、建设局、水利局、气象局、科技局参与)
2.组织实施生态市循环经济科技攻关。研究推广一批清洁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一批污染物减排和污染“零排放”示范工程。加快生态市建设,建成1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环保局、质量技监局、科技局、经委、规划局、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局参与)
3.组织实施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安全等科技攻关。攻克一批疾病防治、医疗保健、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报和快速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卫生技术,提高全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由市卫生局牵头,市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安局、气象局参与)
(三)大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1.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衢州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做好衢州学院(筹)专升本工作,力争把衢州学院建设成为省内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支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提档升级,跻身全省高职院先进行列;组建浙江氟硅研究院、衢州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由市教育局、科技局、农业局分别牵头,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林业局、卫生局参与)
2.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加强综合集成,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重点支持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在制造业和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嵌入式软件、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的发展。提高科技项目的集成度和关联度。(由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经委、开发区、高新园区、外经贸局、信息办、农业局参与)
3.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专有技术和转利许可等,扩大引进规模,提高引进水平,实现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专有技术和专利许可合同额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联盟,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重点项目,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由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经委、外经贸局、开发区、高新园区参与)
4.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鼓励高校院所在衢州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由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经委、外经贸局、教育局、质量技监局、开发区、高新园区参与)
(四)大力提升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创造能力。
1.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购买和应用各类专利、商标和版权。到2012年,全市培育专利示范企业100家。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内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分别达到2000件和1500件,专利实施率达到20%以上;国内外注册商标总数达到6500件,法人企业商标拥有率达到70%以上。(由市科技局牵头,市工商局、公安局、经委、开发区、高新园区参与)
2.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制订和使用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到2012年,争取为主制订、修订国家标准10项;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达到5个;培育10家标准创新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80%以上。(由市质量技监局牵头,市经委、开发区、高新园区、科技局、外经贸局、检验检疫局参与)
3.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知名品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到2012年,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个,浙江名牌产品80个;驰名商标10件,证明商标区域品牌5个;省著名商标80件、专业商标品牌基地6个。(由市经委会同市质量技监局、工商局牵头,市开发区、高新园区、公安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农业局、检验检疫局参与)
(五)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能力。
1.加快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国家火炬计划衢州氟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围绕主要行业和重点区域技术创新,建设好浙江氟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国空气动力机械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由市科技局牵头,市财政局、发改委、经委、开发区、高新园区参与)
2.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到2012年,争取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达到2家、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达到50家;力争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2家;引进3-5家知名高校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中心、质检中心和创新基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争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2家,孵化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达到10家;扶持3家技术转移等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质量技监局、科技局、开发区、高新园区、财政局参与)
3.强化政产学研合作。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合作,争取更多项目得到国家和省的扶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化“厅市会商”、“市校合作”,继续推进与中科院、浙大、浙工大、杭师大、衢州学院(筹)的全面长期合作,不断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加强科工会、特色产业论坛、中俄科技园、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建设,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发挥实效。探索建立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衢州科技情报分中心,跟踪了解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整合专业人才资源,筹建主导产业专家委员会,定期举办产业论坛。(市科技局牵头,市财政局、发改委、经委、开发区、高新园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