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毕业生数据库的准备
各高等教育单位用Excel格式提前制作该校毕业生数据库,内容包括:院校代码、学校名称、学生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学号、(院)系代码、系所名称、专业名称、学生类别、学历层次等学生信息(其中院校代码、身份证号码必须准确齐全);并制作包括学校名称、联系人、电话、详细地址、学校代码、邮编等学校资料表格。使用数据库方式采集后,将匹配后的数据库及学校资料表格一并拷贝给采集工作人员,以便制作和邮寄照片。
四、拍摄时间
总体拍摄工作从2009年10月9日开始,至寒假前基本结束。每日在校实拍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00。
散拍补拍安排:对因特殊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本校拍摄期间拍照的毕业生,统一在2010年3-4月的工作日期间参加补拍,具体补拍地点届时将在新华网四川频道(www.sc.xinhuanet.com)图像信息采集栏目中通知。
五、拍摄现场的组织
各高等教育培养单位联系人根据所确定进校拍摄时间,提前按每天600人的拍摄量组织待拍学生。为最大限度降低差错率,应严格按照普通、成人、研究生分类,避免交叉拍摄所引起的照片返还及链接上网的混乱现象。安排好以系、专业(或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达拍摄现场,排队待拍。拍摄房间的出入口等环节分别确定专人维护现场秩序。学校联系人应始终在现场负责整体组织和协调。
每名学生持机读卡进入拍摄房间。拍摄房间一次同时只能有两名学生由入口进入房间,由出口退出房间。
学校可在拍摄房间门口位置设专人按照学生的花名册登记到拍的学生,在当日拍摄工作结束后,与拍摄人员进行核对,并作为学校留底资料。
六、付款方式
收费标准仍按照教育部、新华社两办文件《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2]5号)规定执行。学校联系人应提前做好收费工作,并汇至新华社四川分社账户或在该校拍摄工作结束当日统一交给拍摄工作人员,拍摄人员出具统一图像信息采集专用收据。
七、照片返还
各学校拍摄工作结束后,由新华社中国图片社将学生照片及勘误表返还学校,由各校进行校对、勘误工作,在2010年6月底前陆续向学校返回学生照片及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