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挥农业功能分区的作用,需对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进行空间调控,实行按农业功能区进行分类管理的产业政策,修改现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改变各地农业产业结构雷同格局。按照各区域的农业主导功能及综合功能定位来设计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主导产业及其主导产品尽快形成规模和效益。如以农产品供给为主导功能的区域,要把提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作为根本任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产业的拓展和延伸,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形成与生态链和价值链相一致的产业链。首先,拉长生产环节,把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管理方法应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以此增加新的产业链条,开发新的产品,拓展产业门类。其次,拉长加工环节,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好农产品的系列加工、精深加工,通过加工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第三,拉长销售环节,通过培育和拓展市场,拉动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第四,拉长服务环节,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使产业链纵向延伸。对不同农业功能区的投资项目,实行不同的占地、耗能、耗水、“三废”排放和生态保护标准,对符合功能发挥的农业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贷款补贴,通过保险公司实行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助,使有关功能区的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功能拓展和发挥。
以文化传承与休闲为主导功能的区域,要编制农业文化传承与休闲发展规划,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农业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规划结合起来。规划要重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充分利用田园景观、村居民舍、乡土风情、农耕民族文化等资源,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人文协调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农事体验融于一体,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树立创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意识,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体现娱乐性,满足不同消费人群,使游客真实体验到地道的农业文化传承与休闲之功能。
(三)实行区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促进不同功能区实现集约用地和节约用地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功能发挥和拓展的物质基础。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由于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农业功能发挥中居重要地位。为了确保山东省耕地数量相对稳定,质量不下降,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根据农业功能区定位实行有差别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农产品供给功能为主导功能的区域,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首先要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五个不准”制度,坚持非农建设用地的“三个不报批、一个从严”。通过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保障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以就业与生活保障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积极开展土地整理,补充耕地,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相对稳定。以文化传承与休闲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合理布局和配置,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以生态调节功能为主导功能的地区,要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改变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用途,山地丘陵区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发挥农业的生态调节功能。
水利是农业命脉,要以基本农田的水利建设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农田排灌系统,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首先,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力争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其次,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把引导受益农民投资投劳作为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农村水利建设。把利用社会资金作为解决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有益补充,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建设。第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水利建设补偿、保护和激励机制,建立农村水利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严格实行与环境容量和功能定位为主导的区域环境政策,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
农业多种功能的发挥和拓展都有赖于环境的改善。因此,根据不同农业功能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提出分类管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对以农产品供给为主导功能的区域,要加强城乡区域的环境监测和保护,执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和环保标准,全面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推广面积和标准化生产规模。对以就业与生活保障为主导功能的区域,要改善农业耕作制度,增加有机投入物比重,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生态调节功能为主导功能的区域,要严格限制污染性企业进入,坚持保护优先,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对以文化传承与休闲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应重点抓好休闲产业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问题,采取政府统筹管理等方式进行社会化处理。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提高休闲产业品味和效益。对消费性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许可证发放制度,协调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立农业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农业不仅具有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食物和工业原料的生产功能,而且具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因此,加强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绿色价值评估体系,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逐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收益外泄现象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农业具有生态功能,然而,农业的生态功能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更不能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而是间接地体现在周边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在农业生态建设上,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农业生态补偿采取以政府补偿为主体、社会补偿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生态补偿基金,政府补偿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足额到位,社会补偿采取自愿捐赠与罚款充实相结合的办法。以项目为依托,实施农业生态补偿,包括土地入社补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补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补贴、恢复农业原生态和修复农耕文化的专项补贴等。
(五) 实行有序合理的人口流动和定居政策,优化区域综合功能发挥和调节人口承载力
在农业功能区建设中促进人口转移、加强人口管理,建立符合市场机制发展趋势的人口自然流动机制,引导人口在不同农业功能区之间合理分布。按照农业功能定位调控人口总量,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逐步形成人口与资金等生产要素同向流动的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投入,逐年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额度,对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行“四免一补”(免培训费、职业介绍费、技能鉴定费和单程交通费,并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扶持政策。对以农产品供给为主导功能的区域,要稳定农业高素质队伍,通过劳务输出等方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促进专业化发展。对就业与生活保障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应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组织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减轻土地的人口承载负担。采取农业从业人员就地转化为非农业从业人员,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对以文化传承与休闲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吸纳当地乡村人员就业为主,适当吸纳其他城乡人员再就业。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多层次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跨区域的转移和就业定居的能力,提高人口素质和减少人口对土地的依赖性。
(六) 实行与农业功能配套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引导不同功能区的行政管理科学化
不同农业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托政府的行政管理来实现,针对农业功能区的不同定位,实行不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以农产品供给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应以考核农产品供给及相关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效为重点,以当地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规模等考核内容为辅。对以就业与生活保障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考核农业的基本保障能力发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业绩为重点,以投资、工业、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及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考核为辅。对以生态调节为主导功能的区域,重点考核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指标,如森林植被恢复、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以休闲和文化传承功能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应增加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结构优化和休闲产业发展等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通过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执行,引导不同农业功能区的主导功能充分发挥和农业功能拓展。
附表1
山东省农业功能区划方案
鲁北低洼平原大宗农产品供给功能区
| 鲁西南黄淮平原大宗农产品供给功能区
| 黄河三角洲农牧复合生态调节功能区
| 胶济山前平原
及城郊文化传
承休闲功能区
| 鲁中南山地丘陵农林复合生态调节功能区
| 鲁东丘陵高效农产品供给功能区
|
27县
(市、区)
| 18县
(市、区)
| 10县
(市、区)
| 40县
(市、区)
| 27县
(市、区)
| 18县
(市、区)
|
济阳县
| 鱼台县
| 东营区
| 历下区
| 周村区
| 沂源县
| 即墨市
|
商河县
| 金乡县
| 河口区
| 济南市中区
| 枣庄市中区
| 山亭区
| 平度市
|
桓台县
| 嘉祥县
| 垦利县
| 历城区
| 薛城区
| 台儿庄区
| 胶南市
|
高青县
| 汶上县
| 利津县
| 槐荫区
| 峄城区
| 滕州市
| 莱西市
|
滨城区
| 梁山县
| 广饶县
| 长清县
| 福山区
| 安丘市
| 芝罘区
|
惠民县
| 兖州市
| 寒亭区
| 天桥区
| 潍城区
| 临朐县
| 莱山区
|
阳信县
| 宁阳县
| 昌邑市
| 平阴县
| 坊子区
| 诸城市
| 栖霞市
|
博兴县
| 东平县
| 寿光市
| 章丘市
| 奎文区
| 微山县
| 海阳市
|
邹平县
| 肥城市
| 无棣县
| 市南区
| 昌乐县
| 泗水县
| 牟平区
|
乐陵市
| 牡丹区
| 沾化县
| 城阳区
| 高密市
| 岱岳区
| 长岛县
|
禹城市
| 曹 县
|
| 市北区
| 青州市
| 新泰市
| 龙口市
|
陵 县
| 定陶县
|
| 黄岛区
| 济宁市中区
| 东港区
| 莱阳市
|
平原县
| 成武县
|
| 四方区
| 任城区
| 岚山区
| 莱州市
|
齐河县
| 单 县
|
| 崂山区
| 曲阜市
| 五莲县
| 蓬莱市
|
武城县
| 巨野县
|
| 李沧区
| 邹城市
| 莒 县
| 招远市
|
夏津县
| 郓城县
|
| 胶州市
| 泰山区
| 莱城区
| 文登市
|
临邑县
| 鄄城县
|
| 淄川区
| 环翠区
| 钢城区
| 荣成市
|
宁津县
| 东明县
|
| 张店区
| 德城区
| 河东区
| 乳山市
|
庆云县
|
|
| 博山区
| 兰山区
| 郯城县
|
|
东昌府区
|
|
| 临淄区
| 罗庄区
| 苍山县
|
|
临清市
|
|
|
|
| 莒南县
|
|
阳谷县
|
|
|
|
| 沂水县
|
|
莘 县
|
|
|
|
| 蒙阴县
|
|
茌平县
|
|
|
|
| 平邑县
|
|
东阿县
|
|
|
|
| 费 县
|
|
冠 县
|
|
|
|
| 沂南县
|
|
高唐县
|
|
|
|
| 临沭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