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各地(市)、县要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原安排的乡(镇)聘用卫生技术人员的补贴费用作为奖励金,经县卫生局组织年终考核,对认真履行职责、完成任务较好、表现突出的聘用卫生技术人员给予奖励,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乡(镇)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乡(镇)聘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5.实行评聘特殊政策。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聘任时,对县级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适当放宽外语和论文要求;对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全国或自治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聘任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外语、论文不作要求。
6.改善住房生活条件。制定并实施全区卫生系统职工周转房建设方案,通过各种途径,逐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部门职工周转住房紧缺的问题,努力改善农牧区卫生人员居住生活条件。
(三)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进一步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冷链建设,保证免疫工作质量。在做好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免疫工作基础上,开展腮腺炎、流脑、风疹和甲肝疫苗接种,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力争到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免疫规划目标。全区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逐年显著降低。
2.加强地方病防治。加强鼠疫疫情监测和防治,建立完善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尽最大努力控制动物间疫情流行,力争不发生人间疫情。加大碘缺乏病监测力度,广泛宣传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到2013年,全区食用碘盐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小于5%,尿碘水平在100微克/升以上,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目标。采取搬迁、换粮、补硒、异地就学等综合措施加强大骨节病防治,确保病区不出现新发大骨节病例,到2010年全区大骨节病检出率小于5%,95%的大骨节病区儿童X线检出率小于20%,达到全国控制目标。加强地方性氟中毒、包虫病、布病等地方病调查,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加快推进农牧民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提高手术复明率,基本做到白内障无致盲。
3.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用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逐步在农牧区开展对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力争早发现、早治疗。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