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科伦药业、成都地奥集团2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康弘、奥邦、维奥、蓉生等40余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拥有心血康、人血白蛋白、乐力钙、抗病毒颗粒等近20个单品种过亿元的优势产品,以及碘[13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重组葡激酶、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创新产品;大输液、血液制品等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3;科伦医贸2008年以55.2亿元销售额首次进入全国医药商业企业10强;扬子江药业、同仁堂、太极集团、联邦制药、美国赛金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相继落户我市;成都GLP中心、华西医院GCP基地等机构部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实现与国际接轨,成都医药外包服务潜力初现。
(3)具有较强的医药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了以64所高校、科研机构,7个国家级、省级实验室,12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0多家研发型企业等组成的成都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已形成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全过程的研发体系。2008年,全市生物医药专利申请量突破350件,占全省2/3,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加,现代中药、疫苗、生物治疗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2008年,我市获国家各类新药注册批件达345个。
2.问题与不足。
(1)产业规模不够大。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产业产值在全国12个生物产业基地中排名第8,与上海、石家庄等地差距明显;缺乏龙头企业,没有1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前20强,而同处西部的西安、重庆均有企业进入前20强。
(2)产业发展增速减缓。2005年以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增速趋缓,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4年的9.6%下降到2007年的6.5%,2008年更降至6.1%,降幅达30%。
(3)整体优势尚未发挥。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生物医药营销缺乏整体包装,医药资源、产业与商贸优势未实现有效联动,特别是中药材资源的品种与产业关联度低,绝大多数中药材简单加工后即在专业贸易市场销售;同时,医药研发、生产、贸易和医疗环节尚未有效整合,产学研结合不够,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率低。
(4)政策措施尚需完善。与国内主要生物产业园区相比,我市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有限,资金、人才、政务服务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针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医药高端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措施尚需进一步完善。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客观上要求聚集全市各类医药资源,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