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具体目标。到2015年,在我市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争取达到1-2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30项、地方标准60项,承担国家、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2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食品标准化示范项目10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30项、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60家,开展标准化研究项目4项;全市各县(市、区)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
1.着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围绕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涉及农产品种养殖、水产品养殖、林业水果种植,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全市瓜、菜、果、茶、食用菌等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质量检验检测网络。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和终端产品质量认证,逐步实现与国际认证标准接轨,扩大我市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广大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开展良好农业GAP认证、创建品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等工作结合起来,争创一批按标准组织生产、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
2.全面推进重点工业领域和建设领域标准化工作。围绕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工业领域标准化工作。重点围绕技术改造“新特优”工程,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标准制定,加快轻工、纺织、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调整振兴,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标准运作模式,不断增强我市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培育自主品牌、优势产品和骨干企业为目的,鼓励在具有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内形成技术标准联盟,以标准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标准化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聚集度。加快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以建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和安全为重点,着力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建筑与太阳能光电利用、城乡建设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