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全市应急指挥平台,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县(市、区)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县(市、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指挥体系。应急平台建设要结合实际,规范技术标准,依托政府系统办公资源网络,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二)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加大基层应急投入,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完善“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应急管理模式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城市社区要重点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针对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公共事件,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乡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城镇应急救援力量的辐射作用;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预备役民兵在应急救援中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办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完成泰安市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工作。
(四)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管理。建立县(市、区)、部门和基层单位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建立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需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对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的收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五)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受影响区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