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一步强化执法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10.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专利侵权纠纷调处能力。建立相关部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开展联合执法。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活动,加大打击力度,及时有效地查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为创新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11.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执法协调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和规范案件的移送程序。加强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切实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积极争取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的一审管辖权。
12.提高行业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内部自律机制,深化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活动,为经济条件困难的权利人提供帮助。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提高企业维权能力。
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13.建立知识产权引导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促进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建立健全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建立健全应用于企业评价工作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指导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的淘汰和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推行知识产权侵权退出机制,对于经行政、司法程序判定侵权的产品、项目,不予扶持。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予信贷支持。
14.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作为各级部门(单位)综合工作评价和企事业单位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依据。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作为重大科研立项、科技资金资助、科技奖励评审的衡量指标,作为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和复审的必要条件,作为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15.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引导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组织实施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前,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及论证分析,查明相关技术的专利法律状态,避免重复研究,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同时,在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知识产权形成和保护的相关费用。在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及产业化、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前,进行专利信息跟踪,及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