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设能源基地。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沿海重要能源基地,为珠三角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主要建设以火电为主,风电、生物发电等新能源为辅的电力生产基地和油煤储运中心。重点发展大型火电,加快推进实施奥里油发电厂油改煤工程、大唐雷州火电项目、东海岛钢铁基地自备电厂以及华能电厂等项目。中远期在条件具备的县(市)建设超临界大型火力发电项目;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推进遂溪生物质发电厂,扶持徐闻适度集中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基地。支持广东核电集团在我市进行厂址普选工作,远期建设湛江核电项目;加强能源储备设施建设,争取年内动工建设湛江(廉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推进中海油粤西LNG项目、华能湛江配煤中心前期工作。到2012年,全市煤电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把湛江建成广东省主要能源生产基地。
3.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数字湛江”,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强对无线宽带网络规划和3G网络建设。优化和完善电信骨干网络、宽带接入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网络,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积极承接珠三角信息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电子、移动通信和平板显示器件等产业。培育本地软件产业,促进网络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信息兴农工程,加快农村互联网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应用。到2012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70以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数字湛江”基本建成,农村信息化成为全国示范市。
(五)积极推进“双转移”工作
1.扎实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抓紧做好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将海关、检验检疫等配套设施纳入园区规划,同步建设。用好省财政安排每年1亿元的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5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除国家规定统一征收的税费外,推行“零收费区”的做法,不对入园企业征收地方性收费。加大投入,从今年起,市、县(市)两级财政五年内坚持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产业转移园区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加快深圳龙岗(吴川)、佛山顺德(廉江)2个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及全市7个省级开发区和其他(市、区)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形成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聚集效应明显的产业集群。以承接钢铁上下游产业转移为重点,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促进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境内外产业向我市转移。到2012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